访谈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我不是嘎子,嘎
权威文学资讯,深度作品解读。
河北省作协第七次作代会上,94岁高龄的徐光耀再次荣任名誉主席。徐老一生秉持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创作了小说、散文等作品余万字,其代表作《小兵张嘎》脍炙人口,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其思想随笔《昨夜西风凋碧树》为晚年一大杰作,是新世纪中国文坛反思历史的重磅收获。日前,笔者就《小兵张嘎》的创作与传播等问题,采访了徐老。徐老精神矍铄,谈锋健敏。他始终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文学的属性和基本规律是不变的。文学,首先是人学,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首先在于它是不是在文学画廊里刻划了鲜明的“这一个”。以下为对话节录。
▲司敬雪(右一)、田耀斌(右三)与徐光耀的合影
嘎子,形象鲜明,历久不衰
笔者:徐老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采访。今天早晨又重读了一遍《小兵张嘎》,读下来仍然感觉很激动,很感动,它的艺术感染力依旧很强。
徐光耀:《小兵张嘎》是我的品牌。
笔者:对,当代文学史上一抹浓重亮色。
文学院刚忙完个会,昨天晚上在单位值班,又把《小兵张嘎》翻出来,看了一半,今天早晨把它看完。感觉还是非常的鲜活,非常的生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一点没有陈旧的感觉。有些小说可能刚拿到手的时候,刚出来的时候觉得比较吸引人,再过两年再看的时候,就不新鲜了。《小兵张嘎》到今天还是这么吸引人,它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这就是好小说的艺术魅力。
我看了《小兵张嘎》再版的前《前言》、《后记》,里面介绍了一些创作情况。关于这部小说,您还有哪些比较深刻的记忆?
徐光耀:孙犁当年有一句话,他说一部作品能够有五十年的寿命,从出版到五十年的时候,还能有生命力,大家还能够记得,还能够接着往下读,说这个很不容易。
《小兵张嘎》年底发表,年出单行本,到现在50多年了,现在还是比较受欢迎,还在出版界活跃,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小兵张嘎》版权属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年出版,次数多,印量大。这几年湖北有两家出版社出《小兵张嘎》,量也很大,前几天我稿费一下收到了十二万。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说有好几家出版社跟他们商谈能不能出《小兵张嘎》。我说《小兵张嘎》的版权已经卖给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要出版的话就跟他们商量。他们允许的话我这儿没有意见,出的越多越好,出的越多越高兴。
事实证明,《小兵张嘎》到现在还算是比较活跃的一本书,还是有人看的,还是有生命的。
笔者:一直很受读者欢迎。
徐光耀:这些年在白洋淀,现在的雄安新区,民众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嘎子村。本来没有嘎子村,他们开始先有嘎子饭店、嘎子客栈、嘎子旅社、嘎子杂货铺,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嘎子村。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个嘎子村,县里也备案承认有嘎子村。
他们最近才听说徐光耀是《小兵张嘎》的作者。以前主要是从电影、小说中知道嘎子喜欢嘎子,知道嘎子出在白洋淀,所以他们弄了很多嘎子产品,嘎子酒,嘎子这个嘎子那个弄了一大堆。有一个石家庄的企业家,非常喜欢《小兵张嘎》,今年跟嘎子村联系,说是不是在这块儿搞一个徐光耀文学馆,因为嘎子这个形象是徐光耀创造的,徐光耀是嘎子之父。他们很感兴趣,盖出八间房子,搞了个徐光耀文学馆。到现在他们干的非常有劲儿,这个文学馆里面分四大单元,包括我的身经百战,包括我的文学经历,包括《小兵张嘎》的影响等,现在基本上完成,7月8号正式开馆。
笔者:这说明《小兵张嘎》已经深深融入到民间文化中了。
中国有好几代人,包括我们,对《小兵张嘎》的印象都很深。实际上我们小的时候都是看《小兵张嘎》长大的,最早是看电影,后来上中学以后就开始读小说。
徐光耀:在白洋淀,在别处,有比较大的影响。应该客观地说,《小兵张嘎》是电影的作用更大一些。白洋淀的嘎子村,里面的雕塑除了《小兵张嘎》的讲演、手枪以外,他们还特别塑了胖翻译。胖翻译是电影上的人物不是小说里的,小说里没有。所以看出来电影的影响更大得多。
▲《小兵张嘎》电影()
笔者:可能电影受限制少,不识字也可以看电影,但是不识字就看不了小说。
徐光耀:是,当年电影导演崔嵬,他导了很多电影,《小兵张嘎》也是他导的。他说一部话剧在北京演一年也不过十来万观众,我的《小兵张嘎》一出来一个礼拜就是上百万观众。当年,电影的宣传效果确实是很厉害。
从我自己的兴趣来说,我喜欢小说比喜欢电影更多些。《小兵张嘎》电影结尾不是我原来的结尾,你看小说自然会知道。它是崔嵬把《平原烈火》上的尾巴安在《小兵张嘎》上了,他没有按我的小说原作来拍电影。《平原烈火》最后端岗楼是周铁汉的功劳,崔嵬把周铁汉的功劳挪在了嘎子身上。对此我自己是有保留意见的,我认为我原来的结尾要好一些。电影《小兵张嘎》在嘎子被捕之后就没有什么戏了,有一些小噱头,像要吃馒头、抽烟、烧胡子,还有把火柴塞在伪军的鼻子下边,这都是一种噱头,这不是戏,不过倒是可以逗人一笑,如此而已。至于他的那些英雄行为没有表现出个性,对嘎子的个性塑造本身没有多大的益处。当然,《小兵张嘎》电影整个拍起来我是很佩服的,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小兵张嘎的形象,自己吹牛说他算得上是儿童文学艺术中的典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人物。
笔者: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典型人物。
文学以写人取胜,写人以写个性取胜
徐光耀:《小兵张嘎》这个人物塑造本身来说,我最大的经验就是抓住了写人物这一条。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最后目的,最后任务是写人。这是我老师跟我说的,我记得清清楚楚,我的有关文章里面也是这么写的。我紧紧抓住了写人物这一条,不以故事取胜,以写人物取胜。但是从人物本身演化出了一些故事,很自然,也很生动。
笔者: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徐光耀:一切伟大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都是因为写了人物,写了一个人物或者是一群人物。比方《三国演义》,就写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瑜这样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不朽的。《红楼梦》也不用说了,《红楼梦》有十二金钗,就连焦大这样一个人物都是不朽的。我们可以记不住《红楼梦》的故事,但是里面的人物我们记得非常清楚。在我们记忆里面,人物是生动的,是活泼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古典的作品,主要的生命力就在他写出了一群人物。《水浒传》也是这样的,没有武松、李逵这样一群人物它是不会传下来的。
笔者:这些小说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一提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就会活起来,动起来。
徐光耀:写人物主要是写个性。著名画家韩羽说过,说一个人有个性不容易,有个性把它写出来更不容易。人和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个性上。文学主要的就是要写人,写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写个性。嘎子是中国孩子们的一种典型性格,是生活中常会遇到的典型形象。他说,这个典型形象让徐光耀给捞着了,徐光耀占了便宜了,嘎子是徐光耀写出来的一个人物。
我自己写《小兵张嘎》的时候,从始至终紧紧抓住嘎子的个性,嘎子的嘎,进行描写,从头到尾不退让,不妥协的。
笔者:我们在重读这个小说的时候,依然感觉嘎子的特性很鲜明。这一点很了不起。现在有一些小说也想写出人物个性,但一看就知道是故意编的,很表面,很虚浮,不真实。您的嘎子来得非常真实,非常生动,形象非常饱满。
徐光耀:比较自然,不是像有些概念化的作品那样,首先有个概念,我写一个嘎子,然后我再找嘎子的故事往里填。创作的规律不是这么着来的,它应该是先有了嘎子,然后再有了嘎子在文学上的表现。
嘎子的成功,源于生活的积累和升华
▲年,八路军徐光耀在辛集
笔者:人们都认为您自己就是嘎子的原型,是这样吗?
徐光耀:不是,我不是嘎子,嘎子是我的理想。我觉得我自己过于老实,过于刻板。在孩子中间属于比较老实,比较窝囊,比较沉闷的人。我对自己的个性不满意。我不喜欢自己,我羡慕喜欢的往往就是嘎子。所以我交朋友的时候,跟嘎子们交朋友多。观察人物,也是选择嘎子为对象多。我脑子里面存了一些嘎子的形象,无论是战斗中的,无论是生活中的,无论是军队的,无论是老百姓的,也无论是老嘎子,还是小嘎子,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嘎子。小兵张嘎是我写自己理想的一种结果,我沾了嘎子的光,这是很明确的。
笔者:您长期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