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白洋淀守鸟者背后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5月1日电题:白洋淀“守鸟者”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白明山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华北明珠”白洋淀生态持续改善。白洋淀是野生鸟类在华北中部的重要栖息地,飞鸟种类的增加从侧面印证了生态持续向好。
得益于“守鸟者”持续多年的田野保护、观察、监测,他们为研究白洋淀生态变化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记者采访了三位“守鸟者”,看看他们有怎样的酸甜苦辣。
齐明:始于责任终于热爱
观测、拍摄、巡查、记录……18年来,这是齐明工作的日常。作为河北省安新县自然资源局湿地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与飞鸟打交道是他工作的重要内容。
春天干燥多风,夏季闷热潮湿,秋季荒草拦路,冬季雪天路滑,对于齐明来说,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感受。
白洋淀地域较广,植被茂密。齐明说,“一年四季巡护,最难受的是夏天,白洋淀水环境容易滋生蚊虫。这些蚊虫趴伏在芦苇丛中,看到‘猎物’来了,格外‘热情’,花露水、风油精都不顶事,一巴掌拍死几只蚊子是常事儿。”
“我现在都有‘免疫力’了!”齐明笑着说,刚工作的头几年,蚊虫叮咬后很痒,起脓包。再过了几年,蚊子咬后虽然痒,但是不怎么红肿了。
从事白洋淀鸟类科研保护十多年,齐明把这个工作从责任变成了爱好,节假日休息时,他也常常开着私家车去野外观鸟、摄影、记录。
年11月,齐明被安新中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多次就野生鸟类保护开展讲座。年5月的一次线上直播讲座,点赞次数达到20多万次。
周龙山:护鸟志愿者的开心事
今年58岁的周龙山是一名小学老师,同时也是一名白洋淀护鸟志愿者。
“早晨,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到淀区进行巡查,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周龙山说,淀区一般是小路,常常沿着堤坝、堤埂,非常难骑,有时候遇到泥泞的小路,扛着自行车,蹚水过去,弄得浑身是泥。
周龙山说,从小在淀边长大,白洋淀生态的改善,自己有切身感受。今年在淀区觅食的白瑟鹭比往年多,前几年是20多只,今年观察到了80多只。
“除了拍摄观测,最开心的是救助飞鸟。”周龙山说,今年4月7日清晨,我骑自行车巡查时,发现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脚上绑着绳子挂在了树枝上,正痛苦挣扎。我赶紧通知了其他爱鸟人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救下了。喂水喂食后,恢复体力,我们在离原地不远的地方进行放生,的飞行姿态、飞行速度都不错,救助圆满成功。
“鸟类也是有灵性的动物,你保护它,它也爱护你。”周龙山说,爱鸟护鸟是我们的责任,现在有很多鸟类拍摄者,希望大家在拍鸟的过程中不要打扰鸟类,不能为了拍摄成了“赶鸟人”。
马九洲:对鸟类有着天生的喜爱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马九洲对鸟类有着天生的喜爱,从小就喜欢看各种鸟类在淀里嬉戏。如今,作为安新县圈头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护鸟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一些群众有捕鸟的陋习,他和同事在鸟类出没多的地块制作鸟类保护的警示牌。年8月,他在圈头乡桥东村组织“我为小鸟安家”的爱鸟活动,有爱鸟志愿者、热心群众、在校学生60多人参加,安放鸟窝个。用这种编制鸟窝、安放鸟窝的活动增强人们的爱鸟意识,社会反响很好。
一次在淀巡查时,他发现两个鸟窝,里面都有鸟蛋。鸟窝在航道旁边,容易被发现,为了防止鸟蛋丢失,他找来了附近的两个渔民,在捕鱼的同时给予保护,过了15天,小鸟成功孵化。
“进入鸟类迁徙时节,为防止有人盗捕,巡查时经常冒着严寒、踩着薄冰。走在冰上,听着脚下‘咔咔’的声音,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总怕掉冰窟窿里。”马九洲说,每当看到淀里鸟儿自由觅食,自豪感顿时涌上心头。保护鸟类,我们一直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