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苏省方明元黄河口的芦苇

原创作者:方明元|江苏省连云港市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黄河口的芦苇》

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保护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黄河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实施黄河水量科学调度,使得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水源补给,湿地生态环境良好,为鸟类提供了大量的水草、野草、昆虫、谷物等水生动植物链,吸引了众多的珍禽候鸟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是飞鸟的天堂,野鸭的乐园,芦苇的海洋。这里天苍苍,野茫茫,天高地阔,清新旷远。深秋时节,我在山东东营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颁奖会之后,到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保护区——黄河口湿地保护区采风。这里“天上有飞鸟,地上野兽跑,鱼虾水中跃,绿林随风拽,花儿竟相开”的自然景观,令我心旷神怡,心无旁鹜。尤其是平凡而伟大、纤弱而倔犟的芦苇,令我心中浮起一缕缕情思。我的思绪像草原上奔驰的骏马,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起来。

芦苇,又名蒹葭,高大茂密、平谈无奇。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一个极富诗意、美仑美奂的名字。《诗经·秦风》里有一首专门描写蒹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逆回从之,逆阻且长;逆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以没有长穗的芦苇比喻访求女子的青春年少,想象寻求她时道路的险远和追求她的艰难,表达了情人之间两情阻隔的痛苦。作者反复咏叹,情深意切。这首节秦舒缓、韵律婉转的古诗,恰如骊歌的行板,朗朗上口,似真似幻,千百来脍灸人口,为人们玩味呤唱。

夏天的芦苇枝繁叶茂,密密匝匝,便于掩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掩护抗日健儿打击日寇的好战场,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芦苇丛中曾经演绎过白洋淀、沙家浜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至今还在神州大地悠悠传唱。游击队员们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得日寇晕头转向,伤亡残重。

我在黄河湿地保护区里漫步,发现这里纤陌纵横,沟渠密布,为大量的芦苇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可能是沼泽地盐碱化的原因,黄河口的芦苇没有故乡的芦苇高大、粗壮,有点矮小,瘦弱,其貌不扬。可当我看到千万棵婀娜多姿、神采飞扬的芦苇时,我就不能不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芦苇具有纤弱又倔犟的个性,分吹过后,它低首屈服,那腰枝有点弯曲,有时甚至不能负荷一只小鸟,可谓弱不禁风,可风是吹不垮它的。它仍然昂首挺立着,任何风霜雨雪,只能磨砺它坚强的意志。它们根连根,手挽手,生生不息。盐碱水淹不死。沼泽地可以作证;刀斧砍不绝,一茬更比一茬新……

黄河口的芦苇,叶呈长长的椭圆形,茎中空,光滑,花开紫色,花的下面有很多绒状的毛。芦苇浑身都是宝。茎可以编成芦席,人们夏天睡在上面凉爽去暑,也可以编成芦箔,缮在屋染上遮风僻雨。地下茎还可以入药。在万物长生的春天,人们如果在黄河口芦苇丛中行走,似乎能够听到芦苇成长拔节的啪啪之声。从谷雨到端午佳节前后,芦苇的嫩叶青翠欲滴,清香浓郁,是包粽子天然的好材料。深秋时节,芦苇吐穗扬花,叶子金黄色,花灰褐色,黄褐相间,引人入胜。人们过去用芦花做成芦花鞋,称为毛窝儿,轻便保暖,经久耐穿,价廉物美,胜过布棉鞋皮棉鞋。冬天芦苇枯萎了,人们把它带回家当柴烧煮饭,柴灰撒在地里又能肥田。这正是芦苇的高尚品质所在——毁灭自己,造福人类。芦苇这时虽然身子枯萎了,却把根深深地扎在沼泽之中。我扒开几层淤泥,看到一缕缕雪白的芦根,它们正在为明年重生积蓄力量。等到春风一度,它们就会冒着料峭的春寒长出尖尖的芦嘴来。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在芦苇荡中曲折穿行的木制栈道中行走,栈道两旁芦苇悄悄地生长在水中,它根部的叶片,有些已经脱落,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在孕育了芦苇之后,河水已经不再浑浊,变得格外清澈。只见千万棵芦苇倚偎在一起,絮语、轻歌、曼舞,让我心情舒畅。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芦苇海洋汹涌澎拜,金光闪闪。微风吹过,此起彼伏的芦苇似海涛阵阵流光溢彩,我顿生“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感慨。在大自然考验面前,黄河口的芦苇顽强生长,始终保持着自强不息的姿态。黄河口的芦苇是绿色植物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代表。它不求生存环境,具有聚众而长、特别合群的特性。只要有沼泽河塘的地方,就会有它的身影。在黄河口自然保护区里沟渠水边,沼泽岸堤,芦苇如同寻常树木一样,随时可见。不管盐碱地多么苦涩,不管沼泽地多么坚硬,它都能从中顽强地冒出嫩芽,奇迹般地繁衍开来。黄河水冲不掉,盐碱地淹不倒。无论火烧、刀砍、霜冻、干旱,都不能使它们有丝毫的屈服。芦苇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它们一点都不渺小,茫茫的芦苇荡中足以让我感到天地之辽阔;它们一点都不平凡,它那不折百挠的意志,可以使我得到鼓舞和力量。它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也不盛开芬芳名贵的花朵,更不结甘甜爽口的果实。它只有一颗深深扎根于沼泽、河塘的赤子之心。她远离浮躁繁华的城市和名利角逐的中心,寂寞孤独地守候在黄河口湿地保护区之中。

一阵响亮的鹤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抬头望去,几只丹顶鹤鸣叫着飞过长空,我环目四顾,宁静的水面上,芦苇丛边,到处都可觅见飞禽小鸟们的踪影,飞翔的大雁、天鹅,悠闲游走的野鸭,不时惹得作家们一阵阵大呼小叫,惊喜连连。

在芦苇丛中,我看到有几株倒伏的芦苇,但更多的芦苇是并肩而立,迎风飘逸,尽显风骨,它们相互依靠,由弱变强,从不轻易屈服。我感觉到了生命的绽放。芦苇花的亲切微笑,抚慰和温暖了我荒芜的心境,仿佛它在我荒漠般饥渴的心中种植了绿色的种子,给我带来勇气和希望。

50万亩的黄河口芦苇,浩瀚无边。她与20万亩蓄牧草、10万亩速生林、13万亩人工柽柳等的自然植被浑然一体,共同构筑起一道靓丽绿色的自然景观,令人向往。置身期间我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原生态之美,这里安静、祥和,有宁静致远的感觉。黄河口的芦苇貌不惊人,可它潇潇洒洒,不卑不亢,勇敢、刚强,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震撼。它夏天不怕三伏烈日的炙烤,冬天不惧冰雪严寒的侵袭,始终抱着为大地母亲纺织绿色彩衣的美好愿望,彰显着柔能克刚、奋发向上的真谛。它那奉献自己、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它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使人肃然起敬。不正是13亿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所需要弘扬的吗?

我赞美黄河口自强不息的芦苇,更赞美为黄河口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作出无私奉献的人们。我愿做一棵奋发向上的芦苇,增添黄河口金黄色的秋天。

年11月26日

方明元,笔名:日月,男,年6月出生,原籍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海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其作品经常发表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青海湖》、《海外文摘》、《东方散文》等省内外文学刊物上,大约80多万字,是东方散文的签约作家。有16篇散文作品获得二、三等奖,其中《锦屏山背水记》、《买房的烦恼》分别获得度和度中国散文一等奖。《乌兰布统草原寻梦》一文于年8月获全国首届蔡文姬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东磊的白玉兰》一文获年5月连云港市第二届白玉兰散文奖。先后两次被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