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际,发车啦10大创新亮点抢先打
河青新闻网讯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上万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战,年12月27日10时18分,伴随C次列车从雄安站缓缓驶出,京雄城际铁路正式通车!
全长91公里的京雄城际起自北京西站,终于雄安站,沿途经过北京大兴、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4个站点,最快旅行时间50分钟。其中,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最快19分钟可达。
这条集创新、智能、人文、绿色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铁路,究竟有哪些引人注目的亮点?开通首日,快来跟随记者的脚步一一“打卡”吧。
亮点一
沿途站点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
京雄城际沿途站点设计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结合得非常紧密、极具特色。
雄安站房设计以雄安水文化为灵感,采用“青莲滴露”的主题,外观呈水滴状椭圆造型,椭圆形屋盖轮廓如清泉源头,似一瓣青莲上的露珠。
新建固安东站设计主要以水波形大屋顶及树状廊柱为主体造型,充分体现“中国温泉之乡”“矿泉水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等生态文化。
霸州北站的幕墙设计将“龙形”图文与汉字“门”进行了巧妙结合,直线与折线的造型关系,让设计更加简洁、硬朗、充满力量感,也充分体现了霸州“三关之锁钥、冀中之机枢”的历史文化。
亮点二
“生态廊道”让铁路沿线“四季有景”
京雄城际从设计到建造,始终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实现从灰色基础设施向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转变。在景观设计理念中,将铁路、生态、智慧、景观、文化多种元素融合,打造山水、田野、园林、多样化植物、多样化人文景观组成的“生态廊道”,让铁路沿线“四季有景”。
京雄城际的桥梁设计也充分体现人文景观和内涵,全线桥梁栏杆和人行道盖板采用荷花图案,设计理念取自雄安新区白洋淀荷花。跨大广高速连续梁拱涂装日景配色,内拱圈采用冷色调,外拱圈采用暖色调,从高速公路上遥望铁路桥,色彩绚丽丰富,呈现出彩虹效果,寓意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
亮点三
首个时速公里全封闭声屏障设施
动车组以公里的时速通过铁路大桥时会产生极强的气流,轮轨摩擦、车体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音,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为有效控制高铁列车通过环境敏感区时的噪音,京雄城际固霸特大桥穿越北落店村米长的路段采取了全封闭声屏障措施——设有一座长.25米的全封闭声屏障,其主体结构采用圆形钢架,外围采用金属隔音板单元,相当于在高铁通行的大桥上修建了一道“隔音隧道”。
这一世界上首个时速公里高速铁路桥梁全封闭声屏障设施,在以往的高铁建设中是没有先例的,从根本上解决了列车高速运行时噪声对沿线居民区的影响。
亮点四
经上百次试验才呈现“开花柱”风采
步入京雄城际雄安站房一层候车大厅,一排排连接地面候车大厅和城市通廊梁柱的浅灰色柱子异常引人注目。
“雄安站是全国首座大规模运用清水混凝土柱的铁路站房。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通过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同,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呈现出自然的‘高级灰’。建成后的梁柱,表面基本不再进行修饰,且表面光滑不易落灰。它曲线优美,横竖都是弧度,观感自然清新,结构挺拔俊美,我们管它叫‘开花柱’。”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房项目部副总工程师何锦辉告诉记者,根“开花柱”在雄安站的大规模应用,是项目技术团队为了达到绿色、温馨、经济、艺术的综合效果,进行上百次试验,才最终呈现出的风采。
亮点五
站顶“光谷”犹如一个个能量收集场
视线上移,雄安站标志性的椭圆形屋顶上,一条条宽15米、极具特色的“光谷”,将京雄、京港台车场与津雄场进行了天然分割,同时也成为室外景观庭院上下贯通的采光通廊,将自然光线和景观引入室内。
“这一道道‘光谷’犹如一个个能量收集场,不仅改善了环境、丰富了室内空间效果,还增加了地面候车厅与高架候车厅的联系,与此同时,还解决了采光、通风、消防排烟等技术要求。”何锦辉说,“光谷”下方通道内布置大量绿植,为旅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
亮点六
“站城一体”让旅客无需出站即可实现换乘
雄安站为桥式站,主体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
雄安站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站城一体化”理念,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构建了多进多出的进出站流线格局。
“旅客进站后可乘公共交通工具到达首层的落客平台,进入首层候车厅进站;地铁到达旅客可进入首层或高架层候车厅进站。旅客出站可通过城市通廊后,在夹层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还可以下至地面层换乘公共交通。旅客无需出站,即可在站内换乘。”何锦辉介绍称,雄安站将“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将高铁站的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互联互通,在高强度的一体化开发下,使多方主体共享车站周边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开发价值。
亮点七
首次采用装配式和预制站台吸音墙板
列车进出站台期间,会产生大量噪音。为提高旅客在站房内逗留期间的舒适度,技术研发人员在减震降噪和控制候车室温湿度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首次采用装配式站台吸音墙板和国内首创的预制站台吸音墙板。
在雄安站站台层立面墙上安装了很多一米高、两米多长,采用声学设计,上面有很多55毫米见方的孔眼,夹层为玻璃丝绵的带孔墙板,有效降低了列车通行时产生的噪声。
再加上专项研究的无砟轨道高架车场减震降噪关键技术,增设了轨道隔振垫,极大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有效改善了铁路客站站台空间声环境。
亮点八
首次实现全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京雄城际首次在铁路领域实现了从基础、桥墩、桥梁到桥面系的全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形成了成套设计技术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这项装配式一体化桥梁建造技术,被形象地称为“像搭积木一样建高铁”。桥梁工程的桩基、墩身、墩帽、箱梁及桥面防护墙、电缆槽等都在工厂内进行专业化设计、分段标准化预制,再运到现场拼装而成。
这项技术是铁路传统建桥方式的重大突破,对工艺精度要求极高。上百吨重的混凝土墩身预制,钢筋定位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就好像穿针引线一样分毫不差。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12套工装设备,保证了精准对位。
亮点九
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京雄城际广泛运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的装备,全面提升旅客乘坐体验和高铁运维水平。
在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方面,通过智能牵引供电设施、智能供电调度系统和智能运行检修管理系统,实现了将通信、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牵引供电系统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使其具备了全息感知、多维融合、重构自愈、智慧运维的先进性能,提高了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品质。
此外,京雄城际推出旅客精准定位、路径规划、位置搜索等智能服务,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高铁与航空、城轨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让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亮点十
同时收获“实体”+“虚拟”两条高铁
京雄城际首次在铁路行业实施全线、全程、全专业的BIM工程化应用,实现了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生命周期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
铁路开通时,同时收获了一条实体高铁和一条虚拟的数字化高铁。
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京雄城际利用卫星影像、航空摄影以及无人机数据,建立高精度模型,为方案可视化比选、大临工程与施工便道的可视化选址等提供三维基础场景。
施工阶段,依托BIM技术,京雄城际实现了智能梁场、智能化装配式建筑设计、钢筋自动化加工、智能板厂、路基智能压实、接触网智能预配、智能建造等一系列成果。
文/河青新闻网、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明空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斯琪丨平台主编姜天群丨监制耿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