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又放水呢

原标题:黄河水来解读保定“你不知道”的变化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记者李冬寒)10月23日,保定市正式启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11月24日,保定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计划在年完工,每年将给白洋淀补水2.55亿方。启动这项“国家级”工程黄河水究竟能给保定带来哪些改变呢?

河:奔腾黄河水将畅流高阳10公里

让老人们重见40年前流淌的“小白河”

11月23日,高阳县西王庄村上空飘起片片雪花,村外的小白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白河”。在小白河岸边,一串长长的脚印顺河岸伸向远方。脚印尽头处,李毅老人正背着双手,顺河岸向前走着。

“几十年的习惯了,总喜欢时不时到河岸走走。”李毅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小白河留下了太多他儿时的回忆。40年前,小白河水清鱼儿肥,游泳摸鱼的一幕幕童年乐事经常在脑海中出现。

但到了上世纪,小白河就基本没有了流水。李毅说,年龄越大越想以前的事,而关于小白河是他们这一代人最难割舍的情结。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小白河也会像自己一样老去。

最近,引黄入冀补淀的消息让西王庄村“沸腾”了起来。因为,黄河水将流进“沉默”了几十年的小白河。“河里有了水,再不用继续打深井浇地了,还可以摸鱼捞虾,多好啊。”村民们啧啧称赞。

11月,为拓宽清理河道,横跨小白河的西王庄桥在挖掘机轰鸣声中轰然倒塌。

11月24日,保定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黄河水在保定境内主要流经高阳小白河10余公里,保定通过复堤、护坡路等措施来满足黄河水过流,工程计划年完工。此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项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自河南省濮阳市渠村引黄闸取水,最终进入河北省白洋淀,线路总长公里。建成后,每年将向河北省农业灌溉供水3.65亿立方米,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

淀区:上游补给河几近枯竭应急补水治标不治本

每年2.55亿方黄河水永保华北之肾永不干涸

11月23日,白洋淀景区被皑皑白雪覆盖,偶有人从码头踱步而过。对于白洋淀几十个淀区村的村民们来说,降雨和降雪是他们最为开心的时候,因为,这预示着白洋淀的水又可以多一些了。

白洋淀上游补给河流主要有潴龙河、唐河等9条。但最近几十年来,这些河流几近枯竭。

保定市水利局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前,白洋淀流域降水量丰沛,上游河流无水库等拦蓄工程,汛期大量洪沥下泄,年平均水深维持在7.1-8.1米之间,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水生物资源体系。

60年代以后,白洋淀上游陆续修建了王快等5座大型水库。随着水库的修建和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上游河流入淀水逐年减少至几近枯竭,数次出现干淀现象。

80年代至年,共计22次通过王快等水库向白洋淀临时进行生态补水。

但上述水库与白洋淀均属于海河流域,基本同丰同枯,缺乏补水长效机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以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

——年实施了4次应急引黄济淀,大大改善了白洋淀生态环境,但都是通过江河干渠等临时应急引水,输水结束后需拆除临时挡水设施。多次向白洋淀输水均实施了开挖、封堵、回填等措施,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一名水利专家说,国家实施引黄入冀补淀是白洋淀长效补水最为现实的措施之一。白洋淀在常年蓄水条件下,对调节局部气候、补充地下水、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补给地下水

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还有一项主要任务是,向沿线地区灌溉农业缓解地下水超采。

保定市水利专家吴梦哲说,保定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上个世纪末保定地下水,用、补基本维持平衡状态,地下水基本没有超采现象。

年到年,保定地下水位每年以0.8-0.9米的速度持续下降,年地下水平均埋深超过10米,保定市漏斗区(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周边的地下水向集中开区流动,形成区域性漏斗状凹面)开始形成,并出现漏斗区相连,近些年,保定地下水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吴孟哲介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实施,将使保定漏斗区得以缓解恢复,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