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淀边忆旧一书

人在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心灵纯净,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忆深刻,似乎永不磨灭。而且,不有杂念,正像《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是那种纯净的“善”,净得一尘不染。所以,多少年后,回首那时的人与事,清清楚楚,原汁原味。当然,所有的记忆都带着情感,或者欢乐,或者悲伤,或者感激,或者恼恨,等等。很难想象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会在记忆中存储。

正是因此,我循着情感的线索,用十几年的怀想,写出了我的《淀边忆旧》。以我的视角回望我的青少年以及儿童时的经历,以期再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白洋淀边农村的风土人情,和父老乡亲的生存状况,留下那段时光的社会变革的侧影。

书中所记虽然前后只有二十年时间,但它对我对历史都是不可忘却的记忆,也是不能割断的历史。而写它记它描述它的书史,又并不多见,这是多么不该呀!想当初,新中国还像初升的太阳,旧的残存阻碍着社会的各项发展,是非、正邪博弈激烈,所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不断改革,砥砺前行,带给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带给年轻人的感受新鲜深刻。在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那些场景,接续那段文脉,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如此,我的《淀边忆旧》并不直接以改革、运动为切入点,去描写它们本身,而是“纯净”地截取农村生活的一个个片段,用农民孩子读书升学、伙伴玩耍,用集体生产、农耕劳作,用穷则思变、苦中作乐,用粗粮细作、食道记忆,用手艺人、精明人、憨厚人、老邻居等等一系列的描述,形成一块块拼图,以此唤起读者的回忆,来共同还原曾经的那个时代。

本书不求个人立言,不求为社会为历史立功,但求为后辈子孙立照,为希望了解和研究这段白洋淀边农村生态的学者立德。

特别巧合的是,当我的书稿完成并已经与故宫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之际,平地一声惊雷,“雄安新区”落地,位于白洋淀边的我们家乡即在其中!有《淀边忆旧》的读者评说,此书在冥冥之中是对雄安新区的文化献礼——我乐意接受朋友们如此的厚爱。

是的,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