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明珠白洋淀如何重现芳容
碧波荡漾、水清鸟翔,如今的白洋淀,分外秀丽迷人。这里的旖旎景色吸引着八方来客,令大伙忍不住驻足欣赏,连连感叹——白洋淀,真是美翻了!
或许他们不曾想到,这里也曾经垃圾飘扬、味道刺鼻,水中黑蓝绿红多色交织。得益于新区成立以来大力度的生态治理,这颗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近年来“重现芳容”,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白洋淀的生态治理过程中,有一项工程“立了大功”,那就是——生态清淤。到底为什么要生态清淤?新区怎么开展的清淤工程?清淤之后有什么明显成果?今天,全知道君跟大伙好好聊聊。
——雄安全知道君
01
“白洋淀为什么要清淤?
据全知道君了解,长期以来,为了养鱼养藕,淀区的老乡们经常在淀底取泥后筑堤围塘进行水产养殖。
在新区成立前,白洋淀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鱼塘、藕塘把淀区开阔的水面分割的十分破碎。粗放的水产养殖方式产生了大量污染底泥,影响了淀区的水体流动,严重破坏了白洋淀水质自净能力和自然风光,是白洋淀水质恶化的重要“罪魁祸首”之一。所以,淀区养殖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而生态清淤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被提上日程。
青头潜鸭图片来源
古淀记忆02
新区咋开展的清淤工程?
新区设立后,为了修复和保护白洋淀,有关部门把“补水、治污、防洪”结合在一起,对白洋淀进行了“一整套生态治理大动作”。其中,在对底泥和水体污染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后,生态部门针对各鱼塘藕塘底泥的污染轻重程度,制定了“生态清淤、原位治理、自然修复”等白洋淀底泥内源污染治理方案。据说,方案编制过程中还邀请了多名院士、专家把关,据说还连国家相关部门也都审查过。
图片来源网友
王小万清淤工程在作业中,会根据污染底泥的分布特点控制深度(绝大多数控制在40-50厘米以内),施工方式则主要有环保绞吸(清淤船利用绞头将水底的淤泥通过绞茏进行旋转搅动和切割,使其呈现沸腾状,再经吸泥管将绞起的泥沙物料,通过泥浆泵吸起来,输送到指定位置)和排水干挖。清淤后,还会对污染的塘水和底泥进行脱水治理,以便后期再利用。这种做法既清理了环境,又珍惜了资源。此外,清淤过的区域还会适度补种一些水生植物,增殖放流底栖动物(比如螺蚌)和鱼类,让生态系统恢复地更快。
青头潜鸭图片来源
古淀记忆03
生态清淤给白洋淀带来了啥?
据了解,、年,新区已经在南刘庄、采蒲台南部和七间房乡西部原来水质较差的水产养殖区域进行了两期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治理了近二百个鱼塘藕塘,治理面积达6.6平方公里,清淤面积超2.4平方公里。目前,新区正在开展清淤三期工程,重点治理个共12.9平方公里的污染鱼塘(藕塘),为的是让白洋淀的水质更好。
污染的底泥清走了,淀区的水重新流动起来,淀区大片水域面积得以恢复,周边的水质明显得到了改善,年白洋淀水质整体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视频来源网友
我在天涯白洋淀的自然风光逐渐恢复,更多的鸟儿和鱼类也来到了白洋淀。据了解,栖息在白洋淀的野生鸟类一共有种,和新区设立前相比增加了24种。可爱的大鸨、灰鹤、骨顶鸡纷纷前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连续两年在白洋淀越冬,春暖花开了都不舍得离开。白洋淀群鸟畅游嬉戏,好一副生态美景。
视频来源
从未名湖畔到白洋淀边湿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巡查
最近,全知道君听到了这样一种声音:白洋淀是好多生物的栖息地,其中不乏国家级保护动物。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清淤,不是干扰动物的自由活动吗?这还怎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逻辑就像:“林子边有一个散发恶臭的垃圾堆,成了野猫和小松鼠的觅食地。这可不能清理,因为是濒危物种常呆的地儿!就让这些保护动物享受这一片白色垃圾和有毒物质吧,这可是自然的选择!”
大伙也就听个乐呵。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珍稀动物们来到这里,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好环境。没有生态治理,哪还有如今风景秀丽的白洋淀呢?
本末倒置的逻辑,混淆视听,到哪儿都说不通!
图片来源
人民雄安网最后,不如和全知道君一起,看看白洋淀的美图美景吧!
图片来源
中国雄安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