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记录纪念读王少杰新著走读知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70345.html

沈文华

三四十年前的老同事王少杰近日回乡,惠赠了他的两本新著《走读知味》《新枝旧味集》(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年1月联袂出版)。细读后感触颇多,刻在脑海中的是他在两本新著扉页、勒口上的一句话:“与有些人不同,我写诗作文的唯一信条是:寄托、记录、纪念。”

《走读知味》计21.9万字60多篇文章,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既有游记和关于读书的随笔,也有记述一些难忘的人和事的文章。《新枝旧叶集》计10.1万字,收入作者多首新诗和旧体诗词,大多为旅途的赏景吟咏、凭吊感怀。

寄托。作者寄托的思绪、笔调,无论是乘坐邮轮或飞机或高铁或汽车,无论是步行或静思,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他的脚步在哪里,写作半径就会扩展到哪里;眼睛看到哪里,写作宽路就能伸展到哪里;大脑思考到哪里,作品深度就呈现在哪里;笔力着墨在哪里,此处就有蓬勃的生气和张力。他说,已在几十年间,将国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前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绝大部分,以及自己内心向往的国内外名城名胜基本走完。每次出发旅行之前,都会凝视家中书房墙上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回来后在地图上标注到达的地点和飞行线路。今天,整张地图已画得满满,这些标注寄托他的心愿和梦想,或已实现或正在追寻,即便有的不能实现,只要经历并享受了倾心、追梦的过程,便未辜负此生!

这两本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激情,对历史的敬畏,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作者长期供职省市新闻出版系统,书中还体现他对新闻出版工作浓浓的情结,有其独到的深入观察、体验和思考。

少杰喜爱旅行,如散文“风雨黄鹤楼”、“峨眉山游感”、“日出黄山”、“周口店,一段罕为人知的故事”、“雷峰塔寻迹”、“飞过雪域”、“叩访红都”、“从冉庄到白洋淀”、“我的红军长征情结”,可以触及感受到作者内心蕴含的丰富深沉的爱和宽博的家国情怀,就像他的家乡兰江之水那翻滚的水浪声回旋在耳边。还有他漫游世界各地的所思所悟所解……他的新旧诗词,大多是近几年所写,或在车上路上,或在酒店,或在家中,打开手机“备忘录”,一气呵成,是思想情感的抒发和释放。他说,人生真是一趟漫长的旅行,而写诗,就是旅行的一部分。

记录。中国古代诗学为“诗”与“史”相统一。明代唐元竑说:“诗自有史笔,所谓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诗与史的对话,首先指诗歌的艺术风貌具有时代性,寄托诗人的情怀。《乌苏镇往东》“东方的第一缕曙光/从江的对岸直射过来/照在我的脸上/刺入我的胸膛”,“因为对岸密密的桦树林里/有许多桦皮船的残骸/边上,至今躺着/他们先祖的祖先……”《甲午秋兴》“昨夜清辉薄雾,今晓月凉风疏。且问孤云萦梦,冰心一片如初?”等等。这些诗词没有沉溺于狭小的私人世界,而与广阔现实相关联,只有如此,才能贴近时代呼吸,成为历史叙述的感性注脚。

作者在两本新著中,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了他的读书感悟感知。阅读《闲情偶记》《再谈读书》《三谈读书》,让人感到“真实”的力量。鲁迅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真实,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写人叙事的基本要求。作者写到他九年间读书求学的艰辛,敬佩他的坚韧与勤奋,后来又在职直至读完研究生课程。正是坚守“耕读传家久”的理想信念,成就了他书香四溢、怡然自乐的境界。他还主动联系住居地的小区业委会,无偿提供他清理办公室和书房收藏的几千册图书,建成社区微型公益性图书馆。

纪念。“孝”,寄托了人世间最真挚朴素而又最高尚美丽的一种情感。“孝”养父母须长怀孝敬之心,常行孝顺之行,才能不让人留下遗憾和悲伤。作者在散文和诗词中,以“孝”为内容,写出时代的美与精神高度。《祖母与外祖父》《父亲的相册》《牵手》,作者笔下的亲人,写得真实感人,鲜活生动,让人可亲可近,可爱可敬。无论是祖辈的严谨,还是父辈的慈祥,读后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悼亡父》“满室潸然从此去,多少伤悲,孤鹤翻飞处。半世辛劳脱困苦,非博身后碑无数。”表达了对慈父溘然辞世的无限哀思。散文的力量,还在于细节的记叙,这也是作者“让事实说话”的写作风格。《祖母与外祖父》一文中,作者记叙到,6年4月5日清明节,他从淳安千岛湖乘快艇,专程到歙县深渡镇的古码头寻访,遥想当年外祖父担着行李告别故乡的情景……

散文的最高境界在于人、思想和文字融为一体。诗歌也是如此。要能够穿透历史、呈现时代精神,也能够抒发个人胸襟、烛照心灵世界,沟通时代与个人。总之,无论如何,写作是向真向善向美的。《牵手》“我的家离西湖近。父亲去世后,母亲跟着我一道生活,转眼已五个年头了……母亲也很喜欢西湖……如今我要牵着母亲的手慢慢地走才行……假如,某一天,母亲连我牵着手都迈不动了,甚至连手都牵不了了,西湖再美,也跟母亲没有了关系。再或者,只剩下心中无尽的怀念。”写得动情动容!诗为心声。作者的赏景吟咏、凭吊感怀诗《之江夜曲》(六首)、《那时的兰溪》(五首)、《白露中秋节寄怀》、《兰溪至上杭才溪访祖》等等。对死对生,对人对事,思念永远是一种心灵归宿和亲情纪念,是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怀想。

散文、诗歌是非常贴近作者和读者的文体,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走向高峰的散文创作,在思想深度、文字创造性和对人的观照方面有所深入,与时代的融合中激发写作者的创造力,激活散文自由广阔的特性,开拓散文文体新可能。对此,王少杰的两本新著,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