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1月时评硬核摘抄50金句
《人民日报》11月硬核摘抄50个金句!
1、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2、从“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到“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从“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到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百年奥运见证了国运的变迁。
3、如今,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神来之笔”,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加速绘就。
4、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5、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与人为善”“上善若水”……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历来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6、高速如“龟速”,道阻且长唯余一声叹息;照片成“照骗”,诗与远方原来镜花水月。
7、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
8、良好的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星空游照亮“暗夜经济”,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秩序、无标准或过度开发。
9、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10、爱国是最大的公约数,凝望国旗、高唱国歌是对祖国最好的表白。
11、要穿过那世间的火,要尝过一生炙热的默,有多少不得已来不及还流浪在梦里,才可明白为何而来……
12、雄安新区选址,“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青海三江源,“不能拿‘中华水塔’去换一时的GDP”;“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结构调整一定不要搞相濡以沫,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响鼓重槌,振聋发聩。“不能”“不要”“不允许”这些词,有力讲述了将一艘巨轮调转航道、转变发展方式的坚定。
13、郑板桥有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4、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15、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
16、百年变局,一件事一件事出来,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
17、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18、我们这样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19、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20、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21、提笔交心,见字如面。
2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23、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4、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25、奖牌由汗水浇铸,高光由勤勉汇成,中国选手佳绩频传,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6、“人心齐,泰山移”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我”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时的驰而不息、勇毅前行。
27、百年华章的长卷中,有一个个挥洒泼墨的“我”;千里沃野中,有一个个辛勤耕耘的“我”;追梦人的天宇间,有一个个纵情翱翔的“我”;辉煌事业的长河里,有一个个勇立潮头的“我”。
28、“数据跑”替代“群众跑”。打造“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让车、路、云、网、城实现协同发展,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29、“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同频,正是中华文化绵延隽永、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特质的生动体现。
30、树立“高线”,也要划清“红线”、兜牢“底线”,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惩戒。
31、所谓AI绘画工具,一般是指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经过深度学习,能够自动迭代,可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图画作品的软件或平台。
32、或许在棋类竞技中人机对抗将不再有悬念,或许在解决特定领域复杂问题时人工智能的效率千百倍甚至亿万倍于人类,但那些仅属于人类的思想、想象和智慧,以及构成人之本质的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可能也是技术永远无法触达的。
33、总体看来,预制菜之“香”,在于其在食品营养和加工工程技术、保鲜技术、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技术背景下,能够解决传统现场烹饪工序繁琐的痛点,能够踩准当代城市生活节奏的步点,能够成为贯通上游“菜篮子”和下游“菜盘子”的连接点。
34、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绵延里,蕴含着兼容并蓄、多彩荟萃的文化。雄浑的黄河文化和灵动的长江文化“江河互济”,塑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34、清洁取暖的必答题,应以民生冷暖为坐标。
35、巴金: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
36、麦家:一个已经几十年不见的人,有一天,突然在大街上与你劈面相逢;或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有一天,突然成了你的故交挚友,然后你的人生像水遇到了水,或者像水遇到了火,开始出现莫名的变化。
37、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
38、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世间不会再有下一个卡卡,我们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卡卡。
39、谁说时间不会说话,它分明在我们20岁时雕刻下风起云涌,又在40岁时书写下云淡风轻。
40、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41、你要写航天,就不能只写航天,要写黎明前坚守的眼,要写黑暗中不灭的灯,要写深山里的发射架,要写戈壁上的马兰花……
42、“加速度燃情味”“渔村情海滋味”“博众物酿新味”“家国情乡愁味”
43、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44、我崇拜世界的强度和混沌之美,但在安静的地方,我感觉就像在家一样;我也艳羡热热闹闹的繁华,但在独处的时候,我才更像我自己。
45、在给予别人表扬的时候,以人为主语,在给予别人提醒建议的时候,以事物为主语。
46、你到访这个世界也可以这样行事,放轻松,任由阳光盈满你,然后闪亮。
47、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48、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49、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曼妙风姿里,就是生命。
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
50、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人民日报》精选时评
“
主题:量化生活
人类追求纯粹理性,但现实中的个体往往无法超越肉身,成为自己生活的无情旁观者。计算的,是睡觉心跳的频率,享受的,却是周末一觉酣眠至午;标注的,是年度阅读的书目,高兴的,却是一本闲书翻到晨曦在树;点亮的,是天南海北的城市,难忘的,却是田野上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人是具有独特体验与丰富境遇的生命。数据维度再复杂,也不意味着数据对人的反映是完整的;技术评估再全面,也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体察生活的琐细和精神的幽微。当“万物都可数据化”的声浪甚嚣尘上,也要保持一种清醒,莫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
借力于精确计算的“科技与狠活”,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曾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突破历史。这一成绩未被官方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外界干预较多,无法完全展示个人的极限。这也启示我们:技术只是供我们行走的路,却不是我们的终点。吃饭带秤,莫忘了品味食材的滋味;跑步戴表,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量化不应被视为生活的解药或毒药。将数据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学会在量化生活中寻求平衡,在数字时代中趋利避害,我们才能借助技术认识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生活。
——《+-×÷,量化生活是解药还是毒药?》孟繁哲人民日报评论
“
主题:奋斗
疫情下,一份简单的流调报告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戳中社会神经,通过流调对象行动轨迹的呈现,成为观察国人生活状态的一扇窗口。犹记得今年年初,一位到北京寻找走失儿子的河南父亲,同样因一份流调报告引发 事实上,从人类开始在洞穴的石壁上用动物的鲜血涂鸦开始,技术不就一直在推动艺术吗?比如,使用的画笔越来越先进了,不用掌握太精确的力度,想要浓墨重彩有粗笔,想要妙到毫巅有细笔;再比如使用的颜料也更加丰富多彩了、使用的纸张也更加结实、稳定、不走样了,这些不都在改变着艺术的表现吗?
眼下,AI可以作画,本质上还是在延伸人的意志。AI在作画前,同样需要人类输入一定的参数,尔后才能生成想要的画作。看起来,似乎是AI具有了创作意识,但这种意识依旧是人类赋予的,依然要先按照人类的想法去创作,它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工具,依然是为我们所用的。
人类发明的机器也好、AI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服务的,不然就不可能有人为其买单,它始终是一个解放人类肢体和部分脑力的过程。事实上,人工智能在开发代替劳动功能的同时,也在创造很多更高阶、更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程序员,还又大量涉及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参数调优等方面的工作。
作为人类,我们面对自己创造的事物,还是要自信一些。以前,我们画画需要亲自动手执笔,现在有AI按照我们的要求和需求去代劳了,有啥好“痛苦”的呢?
——《AI绘画来了,该担忧吗?》樊成光明时评
“
主题:松弛感
在文化地图上寻觅其踪影,“松弛感”早已有之。它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远地自偏”,也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诗意栖居。当田园牧歌的山水草木成为精神桃源,当哲人笔下的“自然系生活”成为诗与远方,“松弛感”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是对“从前慢”的复古怀旧,也是快节奏、高效率中的“变奏变频”,正如有人所说,这是“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有人认为,“松弛感”需要金钱和物质的支撑,离普通人似乎有些遥远。其实,“松弛感”可以是融进点滴的生活习惯:清晨早起十分钟,便少了些上班赶路的气喘吁吁;凡事打好提前量,便多了些处理问题的从容不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立黄昏,感受一餐一饭的好、一花一叶的美,都能解码寻常日子里的“松弛感”。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从一定意义上说,“松弛感”是一种淡定处事的哲学。人生路上并非处处坦途,面对无常与挑战,“松弛感”不是随波逐流、碌碌无为的借口,也不是佛系随缘、游戏人生的托词,“优雅的咸鱼”逃避不了现实的焦虑,心态上的松弛不代表行动上的松懈,适时充电不妨碍前行的进度,以奋斗者的姿态兢兢业业、久久为功,这样的青春才能舒展坦荡、回味悠长。
往深里讲,“松弛感”不仅是“面子”的表现,更依赖于“里子”的积淀,它代表着一种淡泊明志的胸怀。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所取舍方能心智笃定、轻松自在。在顺境时处优不养尊,在逆境时身穷不志短,以淡泊之心面对成败进退,进而涵养静气、彰显大气、孕育朝气。中国画自古便讲究留白的艺术,有所渲染,有所省略,恰到好处,才可达到浓淡相宜、深浅相间、相得益彰的境界。
当下,“松弛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与“紧”的讨论。其实,“松”与“紧”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项,而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正如音乐,有轻柔的慢板,也有紧凑的快板,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才能成就多彩的乐章。中国古语也有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偶有放松,也未尝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在“松”与“紧”切换中,命运给每个人安排了各自的时区。需知,人生并非一场与他人的短跑比赛,而是一场与自己的马拉松跑。不要慌,不要急,漫漫征程比拼耐力,把握节奏,坚持到底,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快生活中,如何寻找久违的“松弛感”?》邝西曦人民时评
“
主题:英雄、平凡与伟大
危急时刻见精神。现实中,类似的见义勇为举动从未走远。湖南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杨芳,6分钟内连续下水,从急流中救起两名落水者;特大暴雨来袭,网约车司机杨俊魁在汹涌洪水中成功救起5人,并提醒多辆车内的数百名群众平安撤离隧道;为保护同学,阻挡歹徒身中8刀的95后女孩崔译文,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醒来后首先关心的是同学的安危……扶危救困、见义勇为,既是个人美德的展现,也是正能量的凝聚,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无论是为家国安宁赴汤蹈火,还是为他人安全挺身而出,抑或是细微处的暖心之举,均丰富了“义”字的内涵。见义勇为从来都是中华儿女看重和敬仰的崇高品质。看到他人遇到危险或需要帮助,平凡英雄们挺身而出、伸出援手,以平凡之躯行英雄之事,树立起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许多英雄壮举虽只发生在一瞬间,却似一团火,给人持续的温暖。一个个彰显人性光辉的瞬间,背后是长期内化于心的道德、爱心积累和社会文明水位的持续提升。
见义勇为往往意味着承担更高的风险,尤须加强政策支持、优待帮扶和执法司法保障,以消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推动形成崇尚、支持、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定能让更多凡人善举不断涌现,让嘉德懿行浸润社会每个角落。——《身边英雄给我们最多感动》徐新林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