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派的文学史地位应当被确定

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将‘革命’的新质素引入抒情传统中去,将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与革命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谐统一起来,找到了一条典雅高贵的革命文学民族化的路径,受到读者普遍欢迎。”日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卫东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网络直播间,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解读作为文学流派的“荷花淀派”。

刘卫东,河北邯郸人,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思潮。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被“家”叙述的“国”——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研究》《若现若隐的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若干视角》等论著。

讲座中,刘卫东结合多年对孙犁以及“荷花淀派”的研究与思考,从文学史的角度和视阈出发,对孙犁经典作品进行了翔实的剖析阐释和文本细读。他结合具体的文学场域和历史语境,以“荷花淀派”风格的确立、形成为线索,从个人启蒙、大众启蒙、家国启蒙三个理论维度,全方位梳理孙犁文学创作风格的历史流变,对后辈作家的深远影响,及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定位等一系列重要命题,进而将其扩展到“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的建构层面,清晰地勾勒出孙犁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思潮之间的“互文”关系。

刘卫东首先围绕“《荷花淀》的发表与‘三个启蒙’”这一命题展开分析。他认为,抗战前,孙犁的文学创作实践具有强烈的“个人启蒙”色彩;抗战后,其文艺观更倾向于“大众启蒙”;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孙犁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家国启蒙”特质。刘卫东分别以孙犁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予以证明,比如年《北平的地台戏》、年《文字生涯》以及年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名篇《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随后,刘卫东针对“孙犁荷花淀风格的确认”问题,通过文本分析,对“家国启蒙”视野中的自然美、人情美、抒情美等风格特征进行剖析与阐释,其中涉及《荷花淀》《孙犁文集》《孙犁的艺术——〈白洋淀纪事〉》。最后,刘卫东从文学史的建构与叙述角度,梳理了“荷花淀派”形成、发展、演进的轨迹,及其对后辈作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无论是从文学史对‘荷花淀派’肯定的需要角度,还是从确立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叙述与抒情传统的需要角度,抑或从现实文艺关怀的需要角度,‘荷花淀派’不仅可以确定,而且应当被确定。由于文学史研究具有某种后设功能,确定孙犁的文学史地位,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确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而这对当下写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刘卫东如是说。(河北日报记者肖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