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首

                            

7月1日,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首演——

讲述雄安故事奏响时代之音

7月1日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演艺集团主办,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组织创排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在河北省艺术中心精彩首演。河北日报通讯员王建摄

舞台背景屏幕上,雄安高铁站拔地而起、白洋淀水天相接的画面映入眼帘。伴随着画面,舒缓悠扬、充满生机的序曲《千年》响彻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7月1日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演艺集团主办,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组织创排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在这里精彩首演。艺术家们用宏大的音乐画卷,带领现场观众追溯雄安悠久历史,领略新区时代风貌,畅想未来美好愿景。

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立足河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雄安新区建设的火热实践,用民族音乐的形式生动讲述“未来之城”建设的动人场景,讴歌雄安新区建设者们拼搏进取、追梦圆梦的奋斗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演出特邀青年作曲家、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王云飞担任作曲,国家一级指挥、山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马海龙执棒指挥。还特别邀请青年二胡演奏家张咏音、青年笙演奏家申玉晶、古筝演奏家董静怡,以及山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21位优秀演奏家倾情演出。

鼓点铿锵,似战马奔腾;编钟回响,展雅乐风韵。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由《风雅燕赵》《红色随想》《未来之城》三个篇章组成。第一篇章《风雅燕赵》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点,追寻雄安历史印记,包括打击乐与乐队《鼓动雄州》、民族管弦乐《乐萦安州》。作品融入了极具河北地域特色的“圈头音乐会”古乐元素,再现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还原雄安淳朴民风与乡情。

“天当被,地当床,芦苇是屏障。咱是人民的子弟兵,打败敌人保家乡。”当舞台上全体演奏员在二胡的引领下一边演奏《雁翎》,一边情绪饱满地唱响这首抗战时期流传在白洋淀的歌谣时,舞台下观众的热情也被点燃,掌声和着乐曲声、歌声回荡在音乐厅内。在第二篇章《红色随想》部分,二胡与乐队《雁翎》、竹笛与乐队《嘎子》生动刻画出白洋淀“水上飞将军”雁翎队与小兵张嘎的艺术形象,让观众在音乐中追寻雄安红色记忆,感悟伟大革命精神。

塔吊林立,工地繁忙,淀水荡漾,绿树葱茏。伴随着舞台大屏幕上雄安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民族管弦乐《青绿画卷》以“淀”和“林”为描绘对象,用动人的旋律勾勒出雄安新区清新秀丽、美好祥和的生态画卷——笙群与乐队《塔海》以“塔吊林立”的城市影像为对象,古筝与乐队《碧莲》以别致的视角描摹雄安高铁站,奏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篇章。终章《未来之城》让观众对雄安新区的美好未来心怀无限憧憬。

“创作之初,我们曾多次到雄安新区进行采风,深入了解那里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当我看到新区当下火热的建设场景时,感觉特别震撼。正是有了深入立体的全方位了解,才有了创作的冲动和整体构思,也倾注了很多情感。”王云飞介绍,作品从音乐角度进行了精心设计,整台演出的音乐变化起伏丰富。除了3首民族管弦乐之外,还安排了独奏和乐队的形式,以展现不同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丰富的表现力。

虽然是首次同台合作,但山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与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合作默契流畅,他们用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尽展民乐的独特魅力。本场演出指挥马海龙认为,正是有了两个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作曲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欣赏到高质量的音乐。

“这是我们首次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表现雄安新区建设题材。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挖掘河北红色基因,聆听雄安新区的时代之声。另外,作品在民族管弦乐形式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罗洪亮介绍,作品中涵盖打击乐、管弦乐、竹笛、二胡、笙、古筝等多种民族乐器,能够带领观众在管弦的交响与变奏中获得缓急有致、情感迸发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将引导当下民乐创作者发掘民族管弦乐与华夏精神的多种结合形式。该作品是我省创新民族音乐创作的有益尝试,是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的具体实践。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报道

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原标题:《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首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