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女作家为白洋淀放飞一只大鸟

燕赵晚报讯(记者石英杰)“一颗颗脑袋从水里冒出来,不,冒出了油亮亮的鸬鹚、鸳鸯和小野鸭。”今年5月,来自白洋淀的保定儿童文学作家贾为创作的系列童话《起飞,大鸟》,由中信出版社结集出版。《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冯臻说,故乡是童话,童话是故乡,贾为让故乡的一切都在童话中长出了翅膀。5月29日,新书发布会在保定市举行,六一儿童节前夕,曾因童话《老轮胎》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并入选法兰克福书展的贾为与当地喜欢童话的孩子们见面。

写给白洋淀的童话

贾为(左一)和喜欢童话的孩子们在一起

白洋淀系列童话《起飞,大鸟》由《起飞,大鸟》《爷爷船》和《蝴蝶杯》三个短篇组成,塑造了一个活在白洋淀边名叫“小渔”的孩子,她的生活轨迹构成了每个故事的主线。短篇《起飞,大鸟》讲述与奶奶一起去探望“鸟太太”的故事,《爷爷船》通过渔民们的回忆复活爷爷“排船”的精湛技艺,《蝴蝶杯》描绘的则是小渔在家乡看戏的经历。

这本书描绘了蒸花糕、造渔船,戏班子唱大戏等千姿百态的雄安地理风物和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小岛插满了一杆杆羽毛一样的芦苇,芦花雪白,被夕阳一照,有的红亮亮一片,有的金灿灿一片”(《起飞,大鸟》)“黄昏,荷花合拢了,颜色深了些,像透着微光的灯笼”(《爷爷船》)“一颗颗脑袋从水里冒出来,不,冒出了油亮亮的鸬鹚、鸳鸯和小野鸭。”(《蝴蝶杯》)。这些旖旎的风光作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而出现,也使故事中的世界呈现了唯美的意境,风格直追“荷花淀派”的浪漫与柔美。

文学评论家桫椤认为,与当下的儿童文学中,靠娱乐性、消费性叙事不同,贾为具有苛刻的美学追求,她讲究语言的洗练隽永、意境的奇美清丽和内涵的深沉幽远,在叙述中用切近儿童心理的情感表达彰显自然而又自由的想象力,使得这部作品显现出了经典化的审美韵致。同时,在地域、文化与主题的关系范畴里显示出独特的叙事追求。

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柠先生说:“这部童话凝结了故乡的精华,凝结了白洋淀的精华,凝结了土地和大自然的精华。她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观念,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融进了童话故事之中:奶奶的岛、爷爷的船、泥土上的花草树木、乡土的戏班和童趣,还有爱,全部汇聚在一起,情感真挚,意蕴深刻,是一部优秀的童话作品。”

曾获国际儿童文学奖

献给白洋淀的童话《起飞,大鸟》。

据了解,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贾为是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作品发表于《东方娃娃》、《儿童文学》等报刊,曾获中国原创图画书大赛“最佳文字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台湾牧笛奖等奖项。年,她创作的原创绘本《老轮胎》(与朱成梁合作)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后作为中国绘本代表之一,与鲁迅、朱自清、冰心、谷建芬、曹文轩等名家的部作品一起参展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

贾为的父亲是安新县人,母亲是容城县人,上世纪80年代初,她出生在白洋淀安新县三台,后来来到保定工作。谈到白洋淀系列童话《起飞,大鸟》的创作,贾为说:“雄安新区规划落地后,我出生的小村子需要被拆除。我奶奶的坟头被抹平的一刻,我出离家乡多年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这是“白洋淀童年的秘密”系列童话的动因。”

“家有一棵岁的老枣树,我出生在枣树下的东屋。对我而言,写作这些童话的过程,就是一字一字回家的旅程。”她告诉记者,写《蝴蝶杯》时,她的童年再现。戏台上唱起河北梆子,孩子小耗子般地在戏台底下钻来钻去,溜到后台看演员化妆,把裤子顶在头顶当头发,把枕巾、围巾系在袖口像那些真正的角一样甩水袖。她一直想知道“戏台后面”藏着什么?小时候没有弄明白,以写作去找寻,发现是童年的秘密。《爷爷船》中的马家寨,曾有四道门、四道桥,古时的名字叫“四门寨”,是远近闻名的排船之乡,这一篇是对白洋淀排船匠人的书写,也是对“人有一天终究去哪里”的探问。

雄安新区蝶变中的乡愁

魂牵梦绕的白洋淀。

在《起飞,大鸟》的结尾,小渔问奶奶:“奶奶,每天夜里,小岛都会变成大鸟飞起来吗?今天是我生日。我生日这天,小岛会变成大鸟?每一块大地,都是一只大鸟。每只大鸟都会飞吗?”

贾为认为,雄安新区是时代中一只“起飞的大鸟”。很多古老的村庄、古老的生活方式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消逝,有多少乡愁弥漫在时光中,就会有多少心灵渴望回到故园。她写到“土地会化作大鸟”,在生活的大童话里,她希望她的文字能化作坚实大地的一部分,给到心灵以慰藉和祝福。

评论家桫椤表示,在时间的推移中,白洋淀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传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而雄安新区的建设无疑将会加速这种变化。如何留住、激活和继承传统,是雄安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它关涉到新区的文化底脉和未来城市精神的形成。《起飞,大鸟》中写到的很多民俗文化已经在现实中很少见了,例如民间的传统造船技术和乡下戏班子的演出等,但作为曾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方式,其蕴含的精神意义根植于淀区人民的血脉之中。作者希望通过打捞沉潜在时间深处的温暖记忆,涵育和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这成为这部作品极为重要的文化指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