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讲堂第19期周榕建筑为什么会丑陋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3.html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系经济观察报社年度培训项目,邀请来自经济、传媒、科学、文化、法律、商业等领域知名人士讲授常识与新知,分享经典和创新,是助力提升经观内容品质和传播影响的开放型课堂。

本文为讲堂笔记第19期,根据知名建筑评论家周榕在上的发言整理。周榕,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连续十二年担任“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活动评委。

在城市思想领域,周榕对自上而下配置资源、集权式指令性安排空间秩序、严密而僵化地进行空间控制的常规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化的学术批判,提倡自下而上、复杂拼贴、差异多样的包容性和生长性“人文城市”组织模式。

城市建筑在中国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其实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年前后,中国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现代风格的建筑,作为中国文化高地的北京,出现了建筑界的“F4”:国家大剧院、CCTV“大裤衩”、鸟巢以及T3航站楼。国人对建筑的意识也由此得到很大提升。自那以后,一系列的建筑问题,逐渐变成公共的文化议题。

“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的评选,一开始源于建筑圈内人的戏谑和自嘲,但发展至今,每一次评选都会引发热议,已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就这条发展线索,我跟大家分享几个杂谈,第一个主题是“建筑背后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第二个主题是“建筑作为新公共空间与社会共同体的媒介”。

价值观及文化叙事

我先谈一下“丑陋建筑”评选中预埋的一些价值取向。

“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是年底,建筑畅言网有这么一个提案,请了著名建筑评论家王明贤、顾孟潮,著名建筑师顾正伟等来当评委,我们四个人是这个评选从创立到现在比较中坚的力量。

到去年为止,已经举办了十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按理说每年评选出10个,十二届应该是个,但是其中重复了一个,所以是个。

个丑陋建筑,我归纳了4个评选标尺:贪大媚洋、崇权炫富、猎奇求怪、粗制滥造。在年以前,这几个价值向度在丑陋建筑评选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以第一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举例,领衔的是北京的“盘古大观”。它是一个体现私人开发商个人意志的拟“龙”的象形建筑。评委会当时一致认为,在奥运主会场边上这么重要的地段,用一种低劣的建筑手法建造一个象形、高密度的建筑物,其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很恶劣,是在彰显资本强大的力量。

第二个入选建筑是沈阳的“方圆大厦”,它的构思是一个大铜钱,也是在赤裸裸地炫富。

第三个是安徽阜阳市颍泉区的政府办公楼,民间叫“白宫式建筑”,其实是美国国会山的山寨版,这也是丑陋建筑的典型案例。像这样的“白宫式建筑”,当时粗略统计有数十个之多,重灾区基本在政府以及司法部门的办公楼。

第四个与它相映成趣的,是重庆市忠县黄金镇政府办公楼,不过它是山寨的天安门。

第五个,邯郸的元宝亭,就是在山上放了一个巨大的假金元宝,把它作为崇拜物。

第六个,宜宾的五粮液酒瓶楼,企业把办公楼做成了一个巨大的五粮液酒瓶子,当然是在做广告。

第七个,建筑象形界的扛把子,燕郊的天子大酒店,把酒店做成了福禄寿三星,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建筑奇观。我实地去探访过,寿星捧着的那个寿桃是一个开了很小窗户的总统套房,是我见过的总统套房里窗户最小的一个。

……

从第一届“十大丑陋建筑”评选开始,我们就不是单纯地以视觉上的丑陋作为标尺,更看重的是它在价值观上是否有“丑陋”的倾向,这是我们特别重视的东西。

最初,我有一个悲观而错误的判断,认为“丑陋建筑”资源也不多,很可能评一届两届就没有了,但我们一直评到十二届,丑陋建筑仍然层出不穷,只不过丑陋的形式在变化。

这里顺带讲一下评选机制,丑陋建筑要先经过一轮海选提名;第二轮是经过大概每年长达半年以上的网民投票,投出前名;第三轮,评委会会把前名单拿出来,专家评委每年大概有七个人,只能从入围的建筑里做选择,一般是在前50名里选出,有时候前50个选不出来,可能会扩到名以内。

这个评选机制挺有意思,评委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意志提名丑陋建筑,只能从网友的海选和投票结果中去挑,这会形成很好的一个平衡机制。

我觉得前三届反映出来的问题都很相似,要不贪大媚洋,要不崇权炫富,要不就是象形、各种猎奇,要不就是在设计上的粗制滥造。

第四届挺有意思的,有一个企业脱颖而出了——万达,也是连续几年霸榜。

合肥万达做了一个象形的鼓,不知道是企业领导人的关系,还是企业文化的关系,万达非常喜欢做象形作品,后面还可以看到有很多,比如第五届,万达第四名,惠山的紫砂壶,很有趣。

第六届,有一些跟以前不太一样的东西,当然,万达继续上榜。还有一些猎奇型的,比如三亚的美丽之冠大树公馆,做的好像树一样的建筑。还有比如河北美术学院,号称霍格沃茨的石家庄分院。

可能引发比较大争议的是第一名,浙江长兴县一个政府办公楼。其实是日本一个建筑师的设计,气势很宏大,很多人都奇怪这个为什么会上榜?看上去并不丑。实际上,长兴县当时花了20个亿来做这样的一个县政府办公楼,虽然长兴县是百强县,确实有财力做,但是我们觉得用20个亿来做一个县级政府办公楼,无论如何,政府部门这样奢靡炫富的价值取向是有严重问题的。

第七届,猎奇的、粗制滥造的现象是非常多的。

第八届,象形还是居于支配地位。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河北白洋淀的金鳌馆,号称世界最大的王八。当然评选后,因为多种原因,它很快被拆除了。

第九届评选在当年建筑界引发很大反响的,是第一名,就是上海国际设计中心,这个作品是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作品。

这里面也反映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决策部门包括投资部门,热衷于请国际著名建筑师来做设计。安藤忠雄的设计风格其实更偏向于可以一眼把握的小尺度建筑,一个小的博物馆、文化馆这样的建筑。他其实从没做过这么大型的建筑设计,所以一接手做这个东西,在尺度上、形式上都乱了方寸。

第十届第一名是重庆的来福士广场,在朝天门码头边上,评选结果出来后,我在网上看到,几乎没有重庆本地人为这个建筑辩护。

年第十一届,第一名位于广州,是融创接盘的万达项目,一个花棉袄一样的大剧院,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极其辣眼睛的作品,这是英国一个很好的事务所设计的,但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解释是极其肤浅和低俗的。

年底刚刚出炉的第十二届的评选,第一名是恒大的海花岛,引起比较大争议的实际上是第二名,苏州湾大剧院,我们放在后面再聊。

整体看下来,个丑陋建筑,背后隐藏了我们文化叙事的大概模样,南京雨花台区的办公大楼,是西方古典,忠县黄金镇政府建筑,是中式古典,单看你会认为是一种心血来潮,但实际上不是,这里隐藏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年,晚清政府开始新政,多条新规中就有一条规定,官式建筑一体采用西洋式样。虽然晚清到清朝结束的这十年间没建成几个真正的西洋式建筑,但新规在文化意义上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以前中国人盖房子,官式建筑是一个样板,因此老百姓在房子的形式选择上不会有犹豫,但从年开始,中国出现了两条范式的并存和斗争,这让民间变得有点无所适从了,当时民间很多商业铺面在这波浪潮下,纷纷改成了西洋式,比如北京前门外大栅栏。

两种范式并存最典型的,是清华、北大两个校园的设计。清华大学不仅是建筑形式,就连空间格局都是西式的,但北京大学完全是按照中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建筑形式去做的。

这两条线索,其实在中国当代的文明空间构建上没有得到解决。年,民国政府的《首都计划》明确提出,官式建筑、政府公共建筑采用“民族固有式”,但提出后不久,年开始全面抗战,整个建设形式又停滞下来。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年代初,梁思成先生大力主张要做民族固有式,也叫“建筑的民族形式”,但是很快由于经济等各种原因停止了。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后,经过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年以后,中国当代的建筑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范式,依旧是一个难解的谜题。这个问题我们其实还在摸索中。所以建筑的形式问题背后,实际上是文化认同的问题。

象形建筑有“原罪”吗?

下面想跟大家聊一聊象形建筑有没有原罪?

前年恒大还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许家印准备在广州建一个莲花形状的足球场,这个事引发了社会热议,包括我在内,也发了一篇长文来批判这个现象。最后莲花足球场的方案改了。

“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中出现过很多象形建筑,比如燕郊的“福禄寿酒店”、湄潭的“茶壶”,万达的“青花瓷胭脂盒”,其他象形建筑还有“鼓”、“大王八”、“大螃蟹”等等。

到现在为止,许多人还在迷惑,认为象形建筑挺好看的啊,包括我之前发表的文章《有钱人为什么不怕“丑”》,评论区赞同与反对的声音是3:2。这其实代表社会对象形建筑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又得荡开一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设计讲起,当时清华和央美各自提出了一个方案。央美的方案在设计上采用了古典油画常用的“一点透视”,是写实的,建筑是一个具体的形象,是一个个体人通过感官经验能够接受的式样,所以包括两边的草地、金水桥、狮子都要加上去。

这种观念代表的是个体经验,也就是你站在中轴线上,由你的眼睛出发,一点透视能看到的真实的景象。

清华的方案采用了“三视图”,梁思成先生在美国受到现代的空间制图训练后,把这套知识和观法带回国内。清华版的国徽设计采用了天安门的“正立面图”。正立面图在我们个体人的日常经验里是不存在的,因为这意味着你要退到距离建筑物无穷远的地方,直到透视现象彻底消失,来自视像各点的光线完全平行,这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做到。但这种仅仅存在于理念中的理性而抽象的空间图式,是现代的、精确的、可度量并且可计算的。

“现代文明共同体”所赖以栖身的“现代文明空间”,其与“前现代空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本质上是理性、抽象、统一在一套确定性规则的科学范式之下的。而“前现代空间”,则热衷于象形化造物,其背后的逻辑是偶然、随机、脱离标准、难以精准把控的。所以由梁思成、林徽因先生领衔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对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一次了不起的“现代空间启蒙”。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同期大量象形母题的国徽设计,我几乎可以断言,清华版国徽无论从整体形式还是其背后蕴藏的观念,都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佼佼者。

国徽的形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人民币上、各种政府机关门口,能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的民族受到这种现代理性观念的熏陶。

回到对象形建筑的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体育馆做成一个大莲花?我们不是不能,在今天的技术条件和资本力量下,我们完全可以造出来——万达已经造了这么多大茶壶、青花瓷、大鼓,但是这些建筑,你每建造一个,对中华文明融入现代社会来说,都多了一个绊脚石,因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总体而言,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认同还远远不够。

所以建造大莲花不是审美问题,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烟灰缸,当成一个桌上把玩的东西,没有任何问题,它造型也很不错,但是如果场景换成城市公共空间,从文明选择的角度来看,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建筑,因为一个大型公共建筑会不断向四周辐射精神磁场,不断在媒体上无远弗届地传播,从而对公众的文明认同产生潜移默化而持久深远的影响。

建筑文化的话语权

在年前后,以法国建筑师PaulAndreu中标国家大剧院设计为标志,中国的建筑市场彻底向国际开放。之后,一大批国际建筑师,最初是三流的建筑师,后来是一流的顶级建筑师,全都涌到中国。当时中国建筑界和西方建筑界之间的知识与技术“代差”非常明显,因此只要是投标竞赛,几乎全部都是外国事务所胜出。

过了20年,从丑陋建筑评选里就可以看出,中外建筑界的实力落差已逐渐被拉平,而外国建筑师的神话泡沫,也一一开始破灭。

比如第九届的丑陋建筑评选第一名,是安藤忠雄的设计。第十届的第一名,是摩西·萨夫迪设计的重庆来福士广场,这个项目可能是我们历届评选的丑陋建筑中,对城市犯下的罪行最严重的。

因为重庆整个城市的立基点就在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的地方,朝天门原来的码头就在这儿。而朝天门基本上代表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是它的灵魂所在。这个地方所处的渝中半岛,也是重庆最先发家的地方,地形非常漂亮,有自然的丘陵。但是这六栋米以上超高层建成后,把整个渝中半岛的地形毁掉了,我们再也看不到自然起伏的天际线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到双重毁灭。这组建筑代表了一种过去几十年间城市快速发展的无序力量——草率的决策、资本和权力合谋、建筑师为虎作伥。

这种建筑在某个时点看,你会觉得还挺漂亮,但随着时间流逝,被刨了历史根系的城市逐渐会知道这一创伤有多痛,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这个城市的巨大伤口也难以真正愈合。

年的丑陋建筑评选的第一名是海南海花岛的建筑群,它不是一个外国建筑师的作品,而是很多个外国事务所的作品集,整个建筑群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完全为了满足猎奇的需求,放在一起丑陋不堪、极其拥堵、毫无秩序。

第二名,是去年争议最大的“苏州湾文化中心”,由法国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设计,包赞巴克在年,比安藤忠雄提前一年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他做的这个建筑,从外观上看谈不到丑陋,但为什么我们会差点将他评选成第一名?根本原因就是,它代表了现在很多城市政府好大喜功的偏好,为了展现城市的恢宏气势,不惜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城市发展的宝贵空间,把本来可以在一个很小的建筑里解决的问题,无限地膨胀。这两栋建筑之间用长达约两三百米的钢结构“飘带”连接成一个视觉整体。“飘带”离地面几十米高,每一个“飘带”上其实没有任何功能,后来又牵强附会地增加了一个所谓的步道。

整体下来,造价惊人,跨度百米是什么概念?即使“飘带”上面没有荷载,按照大概1/15的高和跨之比,它也得有七、八米的梁高,算下来,得花费多少钢材支撑这种毫无意义的东西?

从我的专业角度看,现在国外事务所做的建筑,相对于国内建筑师而言,是没有太大优势的。它就是表达了一个标签,好比你要买爱马仕,你买的根本不是它的皮具质量,而主要是它的LOGO。比如扎哈事务所,虽然扎哈·哈迪德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是她的事务所还是类似爱马仕这样的标志。

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在今天,中国建筑师和外国建筑师已经不再有明显代差的情况下,建筑文化的话语权,是不是还要控制在西方建筑师手里?这是我们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丑陋建筑评选的多维价值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丑陋建筑评选的多维价值。这也是今天的主题:中华现代文明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空间试错过程。这个共同体构建其实要通过很多物质载体来表现,其中建筑、城市都是文明共同体中非常重要的空间载具。

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某一个英明神武的个体来确定它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这个形式完全是通过共同体成员不断试错、协商来达成一致的进程,实际上,丑陋建筑评选在其中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我将这个作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丑陋建筑”评选作为一种“时代批判”。

“丑陋建筑”评选出现的时点特别有意思,是在年,是一个充满着能量以及混沌的时代,典型反应是文化失序,各个领域都有表现,其中在城市和建筑领域尤为明显。这些丑陋建筑一旦被揭示出来,会变成大众的某种情绪标靶被点燃,因为在这样的失序状态下,一切坚固的、确定的都在消失,老百姓处在一种不知道未来怎么样的语境中,但他可以揪住丑陋建筑进行情绪上的发泄。

年也被称为移动互联的元年,因为移动互联开始成熟,大量的自媒体、新媒体也应运而生,这些新媒体塑造了某种意义上的新公共空间,也就是说,由于内容饥渴,以前在传统媒体中不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