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暑假总结有达标有拉胯有意外,虎头蛇
娃上学,老母亲简单小结一下四升五的暑假,纯属自家总结和碎碎念,大伙别对号入座,如有一星半点的启发,已然很好。
想想那些又要待在家上网课的娃,想想广深“喜迎”加长版暑假的家长,我只能说咱别浪费了好运气,好好念书吧。
那些达到预期的:
在放假前,咱们还是“因娃制宜”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假期计划的,可是验收时终归得打八折,只有大部分能达到预期。
英语:
预期目标——
词汇,这个是重点,刷完《词》第4本;
阅读,完成RAZ分级的W级及X级,以及黑猫名著系列的中学D级。
实际完成——
《词》各本之间的梯度,没有我预计之前的难,也许是娃适应了它的学习模式,第4本书,按1天1个单元的速度,娃觉得挺好,于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一本。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尝试着往下走,结果,在暑假的尾巴,第5本也完成了前10个单元。太好了,剩下的20个单元,就留给每个周末,慢慢学吧,不着急了。
阅读这一块,起先按每天2本的进度,把W级剩余的刷完,再续。上X级。感觉两个级别之间,难度跨度不大。
谁知道,X级居然出了有趣的长篇故事,动不动就是一、二十本一个,引得娃爱不释手,翻书的速度一下加快了,到假期结束时,X级就只剩30来本了,粗算一下,RAZ分级也看了本的样子。
外加黑猫名著的中学D级,大约有6本的样子,搭配WhoWas人物系列中的3本作家传记。
阅读总的来说,状态还行。
数学:
预期目标——
预习完五上课本,把四年级《举一反三》做完。
实际完成——
因为我们的预习相对环节多一点:看教材,看同步视频,做同步的课时练,做同步计算练习,做单元卷,所以速度挺慢的,在8月中上旬才把五上的预习给结束掉。
期间,穿插着把四年级的《举一反三》给刷完,数学这一块,算是基本完成,但如果想着有不少空余或是很轻松,那是没有的。
在暑假的尾巴,又接受了不少友友的建议,开始准备尝试小蓝盒了,因为之前没接触过旧版的秘籍,加上听说今年把视频全部升级过,想着自己的讲课水平实在是有限,于是大着胆子,选了7、8级尝试一下。
那些特别拉胯的:
预期和现实,差异巨大的就是古诗文的提前学了。
预期目标——
把七下、八上、八下的古诗文,提前学完背完。
实际完成——
只完成了七下,八上、八下根本没动,进度足足短了三分之二。
只能把计划延续到五年级的寒假去了。
后面好好反思了一下,咋差别那么大呢?主要问题还是在家长。
因为学习七下时,娃的配合度还蛮好的,晚上学习,早上熟读,几天就能过一个小阶段。
可学着学着,老母亲就先懈怠了,晚上也不想讲新课了,第二天一早自然读旧内容,一拖再拖,整个速度就慢了,加上中间出去玩几次,总把古诗文的及时补上,排在了最后。于是战线越拉越长了,到假期结束了,才发现,哦,八年级的根本没时间了。
可能你要说,那孩子不能自律点吗?一个四升五的男娃,对于文言文,能自律到哪个程度?我感觉,他能配合就不错了,老妈不管了,他还能主动去翻陌生的文言文去背?反正,我家娃真不是这种。
所以,怪也只能怪自己,寒假真要勤快点了喽。
那些意外的收获:
尽管学古诗文的态度和进度都很拉胯,但文史课外拓展,咱们可没有含糊啊。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50天的暑假,我列了个很详细的文史计划,以先秦为重点,从通史到断代史,从历史纪录片到历史剧,从文学史到文学作品,除了重点文学作品没有完成(又是文言文),带着娃大致都捋了一遍。
但就是这样详细的规划下,还是出现了很多让人想不到的意外情况。
意外的书:
放假前,我特意准备了一批书目,作为文史课外阅读,本以为足够了。可在暑假里,我还是不断地发现并纳入了,那些时机不可错过的意外之书。
比如《林汉达成语故事》:
林汉达的历史系列作品名气很大,可我们之前一本也没有买过。
这回重点讲春秋战国了,历史上典故那是成堆的出现,家里的成语故事书倒是有好几本,可没有一本是按时间顺序排的。
于是,拿下一套6本的《林汉达成语故事》,先把春秋和战国部分给看了,后面的留到下一阶段再去看。
不得不说,这套成语书,重点在“故事”,讲得很细。关键是时间段配合得特别好,娃对那时那人那事,了解得更多了。
比如《白洋淀纪事》:
这是一本初中必读书,小学生提前看并不稀奇。但第一本看它的却不多,我一直以为看的第一本应该是《西游记》之类的。
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介入了抗日战争史的学习,从东北到华北到华南,抗日时期的整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绝不仅有语文课本上的地道战,还有铁道游击队,还有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还有南方的正面战场。
于是,《白洋淀纪事》中水上游击队的故事,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来到了我们面前。
意外的思路:
在之前的文史安排上,我是想按照断代史的顺序,把先秦、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先史后文地梳理下去。至于近现代史,就留给校内去走。
但随着语文的背景拓展,我发现这一块是不能太延迟的,至少,一个阶段、一个专题,是要大致理一理的。
比如抗日战争史:
如果不是看到五上语文书开始出现了课文《地道战》,我就不会特意安排老电影《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给娃看,就不淘到那本又便宜又好用的《抗日战争十四年小学生读本》(这个还有中学生读本),就不会想到要去把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提前买来给娃看。
事实证明,这些小学娃都能看,而且看了,对抗战的这一段,认识就全面很多。
所以,在后期,我会调整历史学习的思路,对近现代史上的重点阶段,整成小专题,在合适的时机,让娃系统地接触一下。
比如历史中“左图右史”的强化:
在学春秋战国历史时,或许是见地图见得多了,娃忽然对画地图很感兴趣,在语文暑假作业中的地图也画得很不错。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果真如传统所说,“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一起学么?
接下来,我会淘点合适的地图册,没事支持娃画一画,远的不说,对历代的疆域变化,和中国的空间地理分布,多个立体的认识,也是好的呀。
以上,就是我家,在这个长达50天的四升五暑假,一份如实记录。尽管在假期尾声,因为一些意外,最后两周的学习,几乎全面停滞,显得很虎头蛇尾,但却无比真实而复杂。
这也提醒我:计划详尽,也要执行落地,中有调整,耐心接受,认真总结,进步终会看得见。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