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工地亲历记白洋淀人的讲述

北京痤疮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734.html

如今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人,在海河工地拉过小车的人并不算少,那个辛苦和劳累是刻骨铭心的,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因此也就有了“没有在海河工地拉过小车的就不能算个男子汉”的说法。

一九六七年春,子牙新河枢纽工程开工。刚刚过了春节,圈头村五个大队根治海河的先头部队(搭伙房、搭工棚)踏着冰雪就出发了。后来这班人没钱了,公社党委派我作为“公社根治海河指挥部”的成员去工地,一是送款解决工地的经济危机,二是指挥他们抓紧时间搭工棚保障民工按时进场。

正月十九那天我赶到了河间县的利民居村,稍作安排以后第二天我们十几个人就搬到了刚搭好的工棚里。工棚实际就是一层箔一层蓆加一层塑料布搭起来的大棚既透亮又漏风。正月里在里边睡觉和在野外睡觉没什麽两样,虽然没有冰天雪地但也滴水成冰。那个年月民工们出门都是薄被子薄褥子,没有多少抵御风寒的东西。

那次去我还没带行李,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发了愁,因为得有人给我挤出一个被子和一个褥子来,否则冻坏了“领导”谁负责任?人们常说:“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危难时刻见忠诚,在当时还真有人冒着不怕冻的危险给我让出了被褥。我穿着衣服蒙着头龟缩在被窝里还冷得不行,嘴里呼出的气都是凉的,全身没有一点热乎气儿很难入睡。西街大队的陈孟山(大旦)的被褥又薄又破,晚上冻得他睡不着觉,他把两个蔴袋盖在身上还是不行,就喊我:“老爷,把那捆箔倒开给我压在身上。”我怕出了被窝儿冷,假装没听见躺着不动,他没办法只好自己起来,把一捆箔倒开压在身上。西街大队带工的张小洪和桥西大队带工的陈小奎,一个披着被子一个披着褥子抽着烟小声的说着话,我知道他们俩是给我让出被褥的人,两个冻得没法睡觉只好坐着说话,看着他俩冻得瑟瑟的样子,我的心里一阵阵的酸痛。

半夜里人们有了尿都憋着不动弹,实在憋不住了就在工棚里解,早晨起来一看早已冻成了冰块儿,那十几天差点儿把我们冻死。等到民工进了场,我大哥给我带来了行李,我才回到指挥部的工棚里。如果说子牙新河枢纽工程工地,我亲眼目睹了海河民工的苦和累,那麽在天津宝坻县的青龙湾改道工地上,在那车轮滚滚的血与火的考验中,我亲身品尝了那种难以忘却的苦与累。

海河工地绵延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一眼望去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一派战天斗地的热闹场面。一辆辆小车装上三四百斤重的泥土拉起来大步如飞,人人头上冒着热汗,个个湿透了上衣,仍然热情高涨笑语不断。大堤这边每个大队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倒土的人,这个人必须有倒土的经验,一个县的掘进速度都差不多,倒一层土质检员就指挥拖拉机碾轧一回,碾轧的质量如何有质检人员取样检测。土倒不好不能及时碾轧就要耽误时间,大堤下脚倒土的时候更要注意,土倒的靠外了抢坡的时候费劲,时间长了堤顶亏了土达不到高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麻烦了。

土倒的靠里了就亏了坡还要补土重新碾轧,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倒土员是保障工程进度的关键。方坑挖出了水就要挖排水沟,排水沟需挖在同一方向,使沟沟相连水流畅通,有专门的抽水人员负责保障不能耽误施工。大堤达到一定的高度靠一两个人是拉不上去了,这时候就要安排拔坡的,把小车去掉内外带把朝下固定在大堤上,用一根八号铅丝一头栓一个铁钩子一头栓一个揹套儿,小车拉到堤下坡,坡下边人用钩子钩住小车两个人往上拉,大堤上的人套上揹套往下拽,这样不费劲小车就吊上去了。

根据“吊臂伸缩”这个原理,用小车拔坡还是聪明的海河民工发明的呢?就这样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又从西方落下,这几万,几十万民工像王屋太行的愚公每天挖山不止,似蚂蚁啃骨头、如精卫衔石填大海。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脚下的方坑儿一比一天的加深,大堤也一寸一寸地在增高,汗水也像排水沟里的水“川流不息”,工地的活再累也吓不倒这群钢铁般的汉子,他们吃苦耐劳不计报酬,他们永不讲苦从不言累,他们忙中取乐自寻开心,用他们的话说:“海河工地‘四大乐’刮大风下大雨、小车爆带过妇女。”彰显了海河民工豁达的心胸。

“争先恐后”这个成语用在海河民工身上在恰当不过了。海河工程有固定的工期,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任务是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作为大队的带工领导谁都不愿意拉了全县的后腿,因此就出现了偷着加班儿的现象。本来拉了一天的车就够累的了,吃了晚饭大家在工棚里说会儿话就得抓紧睡觉,人们觉得刚刚睡熟,带工的就扒拉着人们的脑袋叫起来加班儿。当时那个难受劲儿是可想而知的。

今天你们大队加了班儿,别的大队知道了也加班儿,黑茫茫的工地上经常是灯(提灯)光闪烁人影蹿动。干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派人到伙房取点凉窝头,切点咸菜片提一壶温开水就算吃了一顿加班饭。为了鼓舞干劲,越是冷越有人挑头儿,扯着嗓子喊:“有不怕冷的脱了棉袄干哪——。”真是一人号召众人响应,人们立即脱掉棉袄只穿着小褂还捲着袖子干起来,工地上顿时一片欢腾。其实这一脱是有猫腻的,有的人小褂里边还穿着棉背褡,这下可苦了那些诚实的君子,以后此举纷纷效法,把背褡带进工地是民工的创举。

有时候吃了晚饭加班,干到晚上十几点钟再吃一顿凉窝头咸菜片,因此有了海河工地一天吃五顿饭的说法。海河工地伙食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早晚两顿是窝头咸菜,中午吃顿熟菜,星期天中午吃顿白面大卷。民工们是这样说的:“窝窝头像金塔、熬大菜没油花、吃咸菜铡刀铡、没有稀饭光喝涾儿(流锅水)。”

海河工程每年春天一期秋天一期,每期工程两个月最长三个月,民工们为了国家为了集体,撇老撂少来到异地他乡出力流汗毫无怨言。海河工程又累又苦,艰苦的环境考验着民工心态,磨练着民工的意志,开阔了民工的视野,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样的工程再也没有了,这样的苦和累也一去不复返了,有谁还记得当年的海河民工呢?今天衣食无忧的年青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对于老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作何感想呢?那就让这淡淡的记忆了永远地留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