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白洋淀的美食,竟这么有料人民雄安网
初次认识雄安新区的散文作家冬子李,是从他的《白洋淀美食笔记》开始,字里行间中,一道道精致的白洋淀美食,讲述的是白洋淀的文化。
冬子李,原名李卫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十届文联委员,安新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0余篇。
“白洋淀对于大家来讲只是一个旅游胜地,但对我而言,她是母亲,是情人,是挚友。”在一次有关白洋淀文化的研讨会中,他这样阐述自己与白洋淀之间的关系。
图为文作家冬子李创作的《白洋淀美食笔记》。韩冰摄
在一千多次乘船探寻白洋淀的文化中,冬子李对白洋淀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研究白洋淀的人很多,描写白洋淀的作家也有很多,但对白洋淀美食文化进行考察、记录和创作的人不多。”从年开始,冬子李开始了对白洋淀美食文化的创作。
冬子李写白洋淀美食有一个特点,没有白洋淀水区特色的不写,没有亲口品尝的不写,品尝后没有独特感受的不写。写美食不单单是写美食,更多的是弘扬文化,描写当地风土人情,地理风貌。从一道道美食的起源,探究白洋淀的历史变迁。
在冬子李的描述中,有关白洋淀美食的歇后语信口拈来,让人充满了对美食和文化的向往。诸如“赵北口鱼汤,喝也后悔,不喝也后悔。”“白洋淀的鱼是驮面的驴”等包含着诸多学问,不深入研究当地风土人情,不知其中奥妙。
图为白洋淀圈头村传承百年的婚宴大席。(资料图)韩冰摄
白洋淀圈头村传承百年的婚宴大席是白洋淀美食文化的重要一环,婚宴大席是当地水乡办婚事时招待男女双方客人所用,菜品丰富、仪轨严谨,最复杂讲究的大席拥有多道菜品。
据冬子李推断,圈头大席和建于清康熙末年的圈头行宫有关,康熙、乾隆多次在此驻跸,宫庭厨艺仪轨渐渐传入民间,成为当地名门富户婚丧宴席模仿的标准,恰恰因为交通闭塞,才让本地厨师不易外流,世代传承下来。
在冬子李看来,一道道美食,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白洋淀这片水域里,宋辽文化、渥城文化、行宫文化、航运文化、雁翎文化交相辉映。同时,旅游文化、芦苇文化、渔猎文化、诗群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发展资源丰富。
在白洋淀里,孕育了一次次文化的兴起。这里萌生了荷花淀派的清新柔美,又孕育出白洋淀诗群的“艺术浪子”。泛舟白洋淀里,侧耳倾听,或许还有那梦里的“水上长城”,马鸣萧萧,战旗猎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