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
昨天,在路边烧烤摊,哥几个喝着啤酒,侃东侃西,一位兄弟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这个夏天…….”,大家放下了杯子,我诧异地看着他说“哥,你为啥这么有诗意。”不是因为他上一句“将进酒莫停杯”,就是那半句“这个夏天……”
很多年之前的初中课堂上,我的语文老师在讲朱自清的《春》,那是一个脑门有点秃的中年男,他一边在讲台上踱步,一边摇头晃脑深情地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我坐在教室的角落,望着窗外的杨树,思绪早已掠过了树梢,飞过城隍庙的戏台。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油腻男、也不懂什么诗,我只确认,春天,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
春来了,小草、桃树、杏树、春雨、风筝,春天是属于万物的,属于所有人的。这么多年以来,春天的对我而言唯一的一次感动只有,读到“春暖花开”时。
如果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春天带有公共属性。那么夏天,则是个自由的、个性的、奔放的。
夏天的记忆永远是特立独行、千差万别的。我记得那个夏天,在城外小河里朴水的欢乐少年、在校门口和火车站相拥而别的聚散离合。我记得意大利之夏,记得南方那个闷热的城市,记得徽州阴郁的小村。如果打开记忆的文件夹,夏天的故事会一帧帧倾泻的行云流水。
在中国的文化的继承中,家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刚上高中的那个夏天,老爹买了一本唐诗鉴赏词典,很厚的一本,从此这本书就一直伴随着我走南闯北,现在它是老爹给我留下的礼物。又隔了几年的夏天,在外读书的哥回家,带了一本小册子,我随手翻开,跃入眼帘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感觉像是被人狠狠的一拳打在了胸口,几乎窒息,再往下翻,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如获至宝,小册子薄薄不满百页,却集中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诗人。那年我18岁,没有走出过西北的小城,对那些诗的理解也只是断章取义、似是而非,但它们却像是黑夜中的一道光,照耀着远端光亮如昼。
前几天有个诗会,北岛的,北岛与芒克都均已年过70,作为中国现代诗领军人物,白洋淀诗派已经渐行渐远,诗在这个世界的也变得日益式微。由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人们把自己活得像皮人似得,缺少欢乐、高歌、放纵、哀婉与悲伤,看淡了相逢与分别,甚或是心硬如铁、麻木不仁,也就不需要感情抒发的载体。所以,这个时代,木心的内敛与平和就成了主流。
或许是刚看过北岛诗会的消息,昨天“这个夏天”这么平淡无奇的半句话就充满了诗意,实际上那时我们刚刚挪了个窝开始了第二场,几个加起来快岁的老男人,又像年轻人一样的放纵,或许至少在那一刻,时光与思想倒流,诗就又回来了。
这个夏天,人们的情感在累积,又到了读诗的时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