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红色记忆任丘县民众的参军支前与干部的
解放战争时期,任丘县对解放战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青年参军支前、民兵民工支援前线和干部南下北上是三个突出的方面。
青年参军支前
解放战争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人民解放军需要大量的兵员补充。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党组织向解放区人民发出号召,开展参军运动,保家卫国,支援解放战争。为此,年l1月21日,冀中区党委发出了关于开展大规模参军运动的指示;12月,八地委做出了《关于十二、一、二三个月全面彻底完成土地改革及开展大规模参军保田运动的决定》。
根据地委的指示精神,任丘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参军保田运动。县建立了武装动员委员会,具体负责兵役组织管理和教育指导工作。
年1月5日,任丘县、区、村干部全力以赴,动员兵员,保田参军,仅用7天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任务。全县个村庄总共出兵余人,编为一个团,由王德新任团长、刘宗哲任政委,整团入伍。在这次大参军活动中,翻身农民表现了高度的热情,鄚州市组织了以边区劳模小临河村王祥云名字命名的“祥云连”,几个临河村的青年共余人纷纷应征入伍。许多村的党员、村干部都积极入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二区香城铺3名党员带头,14名青壮年都报了名。三区名新战士中,有党员43人。
年4月9日,任丘县参军工作再次普遍展开。全县有名青壮年报名参军,其中共产党员名,占总数的25%还多,村干部40名、群众名。在入伍的战士中,成分也比较纯洁,有贫农名,中农名。参军工作中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送弟的动人事迹。在县委表彰保田参军中涌现出的大批英雄人物时,表扬了觉悟高的妇女,据不完全统计,受表彰的光荣母亲99名,光荣妻子39名,模范姐妹32名。
年5月,在县委统一领导下,任丘县又掀起了大规模的参军高潮。口号是:保田保家保饭碗。这次参军,贯彻了政治动员和自报公议相结合的办法,不但公开合理,而且质量很高。任丘县名新战士中有翻身贫下中农人,其中共产党员名。他们编为1个团,由高万芳(六区区委书记)任团长、成奎壁为政委,奔赴部队。在这次参军高潮中,青塔一个村就动员了名青壮年入伍。同一时期,任河县也积极动员青年参军,一批新战士带着解放区乡亲们的嘱托奔赴前线。为使新参军的战士安心出征杀敌,两县都召开了慰问欢送大会和新兵座谈会,主动征求新战士对家庭问题的意见,对优抚工作作了保证,解决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了部队战士的思想和情绪,也加强了部队和地方的关系,有力推动了参军运动的深入开展。
民兵民工支援前线
任丘县的翻身群众为保卫土改胜利果实,解放全中国,积极投身支前大军,源源不断地奔向解放战争前线。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运送弹药,与解放军并肩作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路西运粮。年12月,任丘县委遵照上级的指示精神,为支援前线,建立了支前后勤指挥部,地点设在县武装部院内,马化民任指挥部主任,发动全县民兵往路西运粮,仅七区就动员了大车多辆、出粮20万斤,各村由村干部带领,全区统一行动,直接将粮食运往目的地。
支援青(县)沧(县)战役。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任丘县委由教育科抽调骨干教师20多人,组成“战地服务团”,由教育科员纪志坚带队开赴青沧一带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破路运粮,有力配合了青沧战役。6月14日,青县一股溃逃国民党军窜到大城县叶庄子村、白洋桥一带,任丘民兵英勇追击,在小王庄配合八分区武委会俘青县国民党军参谋长杨正新、中队长肖广后以下官兵名,缴获机枪2挺、步枪68支、盒子枪12支。
支援保北、解放石家庄战役。年11月,任丘县武装部派出一个团的兵力(约人),由刘丰、张明远带领参加了保北(保定以北)战役。这次战役未结束就接到了上级的指示,部队经安新、高阳、清风店、晋县到石家庄,和主力部队配合,连续作战7天7夜,全歼守敌,解放了石家庄。同期,在保北战役期间,任丘七区副担架、多人组成支前担架队,分3部分跟随解放军七纵队五、六、七支队,在安国县百尺一带战地抢救伤员,连续3天3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支援解放元氏战斗。年11月,刘丰、张明远带领任丘县民兵团又参加了攻打元氏的战斗。他们和主力部队编在一起,战斗10多天未能攻克,后任丘县民兵团担任了挖洞任务,又经半个月,在元氏南关共挖地洞多米,终点到达元氏城角之下并投放炸药。总攻时,一声巨响,城角被轰开数丈宽,为攻城打开了缺口。元氏解放后,部队首长给任丘县民兵团记集体功一次,给刘丰记功一次。
支援平津战役。年秋至年1月,为了动员、组织全县人民支援平津战役,任丘县各级均成立了支前领导机关,后勤指挥部为全县支前工作总部,王友林(县委书记)任政委、陈省三(县长)任主任、孙新江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动员股、勤务股、供应股。区村亦成立支前机构,区设后勤指挥部,村设支前小组,分别由区、村党政武装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年1月16日,在县后勤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县委书记王友林、县长陈省三组织会议并做了动员报告,号召全县党、政、军干部统一行动。全县共发动群众1万多人组成了各种支前队伍,组织了车辆、担架、物资若干。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支前队伍浩浩荡荡上路出发。支前队伍按照工作任务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民兵团共0人,分成连、排、班,由县、区武装干部任连、排长,负责人有刘丰、谢洪德、张义忠、李增厚等。担架团有人,共1付担架,5付为一个班,3班为一个排,3排为一个连,由区、村党政负责人任连、排长,团长是谢洪德,副团长是任保安。运输团有7人,大车辆、船只,分成粮食、谷草、猪肉三个运输队,由县区财粮干部负责。冰床队有l人,冰床付,分成连、排、班,由区、村干部负责。
平律战役支前路线是:任丘、鄚州、大苟各庄、新镇、霸县,从此分两路,北路到牛坟,东路到堂二里、王庆坨。以上均为伤员转运及运输线路,兵站设在任丘、新镇、霸县,粮站设在各县城。支前群众和民兵不分昼夜赶着满载物资的大车朝着北平、天津方向前进。他们还参加突击破冰队,两天内砸开了多华里冰河,使白洋淀和大清河沿岸的船只能够源源不断地开往。
平津战役期间,任丘县政府除组织民兵、民工近万人外,还积极筹措物资,支援前线。共向平津战役前线送去柴28.52万斤、焦炭40.77万斤、小米.48万斤、白面64.84万斤、干草.14万斤,还负责调运谷子万余斤、小麦90万余斤、油料20万余斤。另外,任丘县抽调骨干教师若干名,组成支援平津战役服务队,开赴独流镇一带,开展宣传、慰问等活动,历时20天后胜利返回。广大妇女在家做军鞋,织布做衣服,积极支援前线。
选派干部南下北上
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其中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干部问题,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10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中级、高级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万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的决定。据此,华北局承担了抽调1.7万名干部南下的任务。任丘和任河县委根据冀中八分区的指示精神,在做好选拔干部、增设各级领导副职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布置,广泛发动,选派干部。
任丘南下干部共两批。第一批在年底,县委组织了十几人的南下工作团,由县委委员民运部长肖履宽、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刘俭带队随军南下,开辟工作。第二批在年2月,八分区在全区抽调了能组织1个地委、7个县委的干部,任丘县委组织了69人的南下工作团开辟新解放区工作。同期任河县也派两批干部南下,共多人。
南下干部出发之前,均集中于区委党校,进行短期训练,学习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树立面向全国、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提出“军队打胜仗,干部紧跟上,军队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口号,从组织上、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在部队南下路上,每天都有人在大道上欢迎,教师带领学生贴标语、开联欢会、扭秧歌、编短剧,高喊“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给南下队伍以极大的鼓舞。为消除南下干部的后顾之忧,各区还注意解决他们的家庭生活问题,对其家属一律按军属优待,给予救济代耕。
年下半年,南下干部分别到达了安徽芜湖、广西、广东、四川成都、江苏等地,积极投入那里的实际工作,对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开辟江南地区的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不少人在南方工作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数人在那里工作了数十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革命和建设事业。
年8月,任丘县又选
年2月,任丘县全体南下干部在欢送会上
派多名县、区干部随解放军开赴大西北,参加开辟新区工作。同期任河县也派部分干部进入大西北。主任有力地支援了西北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张子敬)
制作:任丘市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