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收苇忙新华网客户端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白洋淀的传说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白洋淀芦苇情。

眼下,“华北明珠”白洋淀虽然不见了苇绿荷红的景象,但数十亩的芦苇放眼望去犹如金色的波浪,层层叠叠,美不胜收,成为冬日里的一道风景线。现如今,打苇已不再是养家糊口的生计,而成了守着这片苇子长大的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愫。

白洋淀有着“芦苇之乡,甲于河北”的美誉。

走进芦苇荡,能看到苇农正在加紧收割芦苇,他们戴着厚帆布手套,穿着厚牛皮鞋,即便这样的全副武装也抵不过锋利似刀的芦苇茬儿,不一会儿手套就会被划破,牛皮鞋也被划得处处伤痕。

苇农们将收割的芦苇打成捆装船。

此时的淀泊里倒映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满载芦苇的船舶不时划过水面,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农忙景象。从当地人口中得知,白洋淀芦苇收割分两个阶段:柴苇是中秋节开始收割,席苇从立冬开始收割。

打苇是个辛苦活儿。

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像韭菜一样,收割后来年会生长得更精神,可如果不收割就会长势很差,腐烂的芦苇还会污染白洋淀的水环境,苇农们深知这些道理。

所以,如今即便富裕了,无论天寒地冻,无论雨雪风霜,苇农们还会花时间、耗体力收割芦苇,只因对这方水土的爱护。

下期预告

白洋淀自古就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过去,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有割苇、编苇制品的习惯,芦苇编织产业一度是淀区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下期为您说说白洋淀冰上收苇忙。

关于广播剧《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自古以来,发生在白洋淀的传说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华网、新华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网信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推出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以广播和漫画的形式,带您穿越美丽神秘的白洋淀,领略魅力燕赵。

好故事仍在继续,敬请期待!

策划:刘晓超

导演:翟晓敏

统筹:魏会博、邢玉伟

编辑:袁丽娜

配音:马力

音乐:高毅

美编:张文泽、高洁、惠元泽、王晓玉

支持: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5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