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白洋淀淀区水质达到类标准
(记者贾楠)从3月1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河北省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协同作战,科学施策,攻坚克难,年,白洋淀淀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良好),同比好转一个类别,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
年以前,白洋淀处于劣Ⅴ类到Ⅴ类重污染状态,自年起实现了由Ⅴ类到全面Ⅳ类局部Ⅲ类、再到年全淀Ⅲ类“三年三个台阶”的连续突破,改善速度之快开创全国先例。
去年,我省统筹实施了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淀区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九大类66项治理工程,加快推动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力度、精度、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最强举措力促白洋淀水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工业污染治理全域推进。严格环境准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年白洋淀流域共否决19个不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流域内家重点涉水企业全部安装污水在线监控设施。淀区上游25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完成污水集中治理,自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2座,日处理能力22.75万吨。上游入淀河流沿线涉水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全部按照Ⅲ类标准管控。完成白洋淀流域酿造、制药、印染、纺织、制革、造纸六个行业涉水企业清洁化改造,年组织推进白洋淀流域六个行业外家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镇污染治理补足短板。在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上,推动重点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主要污染物管控严于国家标准。截至年,完成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处雨污混错接改造,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大大提高。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全面覆盖。截至年,白洋淀流域沿线(不含雄安新区)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雄安新区全域个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入淀河流沿线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雄安新区沿河沿淀米范围内和上游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外延15米内全部严禁施用化肥、农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负增长,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入河入淀。上游流域入淀河流两侧米范围内全面限养,禁止新增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雄安新区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流域所有保留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入淀河流沿河米范围内散养户畜禽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
内源污染治理探索创新。针对淀区潜在底泥污染,开展清淤工程,提高了淀区水体连通性。个淀中村、淀边村实施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治理,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运维全管护,39个淀中村59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尾水全部导出淀外资源化利用。常态推进水生植物污染治理,建立淀区芦苇平衡收割机制,实现两年一次芦苇平衡收割,全部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捞腐败水草和水面垃圾吨。整治改造淀区家农家乐,景区10座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旅游餐饮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原有艘燃油运营船舶全部回购停用,新增旅游船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并配备污水和垃圾收储设施。
河道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完善入河入淀排污口在线监测体系,在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60台套。建立“河北省入河入淀排污口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狠抓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整治,截至年,共清理乱占3.8万平方米、清理垃圾47.9万立方米、清理违建56.2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入淀河流河道疏浚,完成府河、孝义河、瀑河、潴龙河、北拒马河等白洋淀上游公里补水河道综合整治,完成沙河干渠—孝义河连通工程,实现补水通道畅通、洁净。
生态修复全面实施。积极推进湿地建设,开展退耕还湿还淀,恢复淀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截至年,新区稻田、藕田退耕还淀15.05万亩,旱田退耕还淀11.9万亩;白洋淀流域共建设人工湿地6个,建设生态缓冲带3个,其中府河湿地项目4.23平方公里、日处理能力25万吨,是北方最大功能湿地。截至年,白洋淀流域累计造林多万亩,淀区放流苗种2.7亿单位以上。白洋淀鳑鲏鱼、黑鱼、嘎鱼等指示鱼类重现,野生鸟类总量达种。年6月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对改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区域联防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入淀河流水质上下游联动的“测、查、截、导、治、补”体系,促进雄安新区和保定联防联控、应急联动,截至年,沿府河建成6个应急导排区,确保汛期有效削峰,有效杜绝污水入淀。建立省际联防联控联治大格局,加强与北京市、山西省沟通协作,省市县多层面签订框架协议,持续深化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动执法等合作。北京、山西入省境断面全面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