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见证梦幻般的童年故事
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家乡的子女千方百计的去品尝。
从古至今,故乡都是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地方。浓浓的故乡情,更是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骨髓里,挥洒不去,舍弃不得。
初次知道白洋淀,是在小学的课本里,在我的记忆中,从课本上获取的知识记忆已经逐渐模糊,我只记得,白洋淀到处飘着芦苇丛,芦苇丛中隐藏着一些大大小小,古老简朴的木质小船。
有些小船在水上静静的飘着,有些小船被船主人用绳索系着,结结实实的压向高大茂密的芦苇丛。
“有着一人高的芦苇丛,最适合躲猫猫了。”当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描绘白洋淀的美景时,我脑袋里想着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再识白洋淀,仍然来自于一本书,书名是《起飞,大鸟》,作者贾为,她出生在白洋淀,喜欢写故事,对美丽的家乡更是有讲不完的故事。
无论是对自己关怀备至的奶奶,还是富有清香气息的芦苇丛,亦或是拥有酸甜可口的橘子汁淀水,甚至还有悄然离去的爷爷,都能看出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浓浓的情。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给现实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作者带着故乡的河流、土地、水草···以及如同土地一样勤劳朴实的乡邻飞跃时空,穿越天际,如诗如歌,如梦如幻,萦绕在心头,难以忘怀。
第一个故事是写奶奶带着小渔去拜访鸟太太。
鸟太太是曾祖母一辈的人,她生活在白洋淀最边上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庄里有古塔,塔高7层,不知道是何时建造的,现在已经成了鸟雀们的天堂。
小渔喜欢古塔是因为它像极了奶奶做的馒头花,从大到小,一层层的堆叠,看着都忍不住流口水。
在小渔幻想之际,古塔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土坯房,瘦精瘦精的鸟太太弯着腰,驼着背从土坯房里走了出来,她虽然年长,但精神铄跃;走路虽然慢悠悠,但脚步声却铿锵有力。
鸟太太接过奶奶递过来的布包,道谢后转眼就消失了,随她一起消失的还有土坯房。小渔百思不得其解,但奶奶却故作神秘,偏偏不告诉小渔。
回家的路上,奶奶带小渔去淀里划船,还在船上喝了有橘子汁味道的淀水。她们还去看了大鸟,拥有神奇力量的大鸟带着小渔看遍了小岛,这是小渔九岁生日里最美好的回忆。
第二个故事是写小渔很想念爷爷。
爷爷是白洋淀十里八乡排船的好手,但在去年,爷爷却离奇消失,再也没有回来过。奶奶也很想念爷爷,于是,祖孙二人来到爷爷排的小船上,小船摇呀摇,二人竟然不知不觉的在小船里睡着了。
小渔梦见了爷爷,梦里的爷爷陪着自己玩,看着自己笑,仿佛美好的时光就在眼前。睡醒后的小渔来到了爷爷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那里,她加深了对爷爷的了解,也对爷爷心心念念的排船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着念着,念着想着,爷爷竟然真的划着小船,向自己慢慢靠拢。
第三个故事是写奶奶带小渔去看戏。
小渔很喜欢看戏,只要有戏班子上船,无论路程多远,小渔都会央求奶奶陪伴自己去看戏,奶奶疼爱小渔,从来都不拒绝小渔的要求。
为了看戏台子后五光十色的手势,奇形怪状的服装,小渔偷偷地溜进了看戏后台,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新朋友带着小渔参观戏台,给小渔单独表演,让小渔一度产生了想要去学习戏曲的想法。
三个白洋淀的童话故事,弥漫着水灵灵的气息,清澈富有诗意,想象力丰富包含灵动,一如作者丰沛的情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作者对大地的热爱,对生命的探索。
作者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我们无法割舍的爱,如梦幻般的重现,是作者写给与大地相连的人,最童真的神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