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繁简白洋淀菜系之十六
周末的清晨,约上早已联系好的朋友驱车趱路一个多小时,在白洋淀里的一个村级码头弃车登船,船行半个多小时到达一个天然钓场。一阵忙碌之后,我们开始静静地守候,临近中午的时候,鱼塘老板把鱼获提走了。过了一会儿,老板喊我们开饭,一锅炖好的刚钓的杂鱼、几颗大葱,还有贴饼子,就着自带的小酒,简直没比这些更好的美味了。
老板的厨房简单的只有一口大锅,几块砖头砌就的灶台旁边,几根烧火用的劈柴,一束芦苇随意的一堆,再加上酱油、醋瓶子、盐罐子和盛水的桶,当然刀具和葱姜蒜等简单的调味品也陈列在一处,这就是厨房全部了。虽然简单,但看起来与广阔的池塘边三五钓友的环境是那样的和谐,野炊的氛围是那样的浓厚,任何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复制这种场景,难怪不辞舟车劳顿也要到此简聚。钓鱼不假,会友是真,在毫不雕饰的原生状态下,完成了一个个复杂的社交活动,正可体味“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的家训,更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胸胆。
在白洋淀还有一种水上餐厅,连观光带就餐。在一艘足够大的船上,分出功能区作厨房,备好应用之物,载上客人,一路行到水中央。后来,人们在水上建起凉亭或修筑岛屿开设固定餐厅,也引来远近各地不少的客人。更有的干脆把做好的饭菜拿到游客多的地方直接送到船上,进行所谓的船餐。从城市的餐厅到乡野的小店,从移动的游船到固定的岛屿,从提篮外卖到街边的小摊,供人们吃食的场所就五花八门,更不用说丰富多彩的入口食物了。为了吃,人们也是煞费苦心了。繁杂的是这些形式,简单的就是”性也“的填饱肚子。
整个白洋淀的所有水产几乎没有不可食的。水底的草满淀都是,象海里的海带珊瑚一样,隔一段时间就要吃上一次。芦苇的笋就像现在的水果一样,每年的春夏季是孩童每见即食之物。“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之花叶根果、白花菜、菱角、鸡头米等水植物皆可入菜馔。各种鱼虾蟹蛹自不必说,就连青蛙、野鸭、大鹅及各种禽鸟皆是美味。还有田螺、河蚌,偶尝一次也是别有风味。此外,白洋淀的水稻也是非常有名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种养业使白洋淀的物产更加丰富,特别是禽蛋类大量的销往全国各地。
在全国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美食街。在这些地方,汇聚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种类纷繁的名吃、小吃。有的食客真的不负“吃货”的美誉,既使常年奔波,也没有谁能吃遍任一条街的所有美食,更不用说一次或一顿就更有限了。
吃饭讲究的人莫过于那些封建帝王,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宫廷菜谱。他们是饮食文化的承载者,在大众餐饮的基础上无限的奢华,不断的创新,所以有了一代一代手艺精湛的厨师,再由他们把美食奉献给不同阶层的人们。等到普通民众能吃上宫廷宴席的时候,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就开始讲究原来的大众口味,现在的城市人和农村人就是这个样子。从极奢到极简,再由极简到极奢,再往前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现代的饮食文明,食之繁简不断循环更迭,相伴相生。
据说开国第一宴上有一道水煮白菜,看上去再简单不过,就是清汤和菜叶,可实际操作要复杂的多,远不是普通百姓的水煮白菜那么简单。考厨师证时一道糖醋鲤鱼,要过油九遍之后方才浇汁完成,一般人不但不会这么去做,而且很少有人能吃到这么精致的菜肴。
白洋淀菜系属极简主义,说白了就是更加大众化。毕竟大众是大多数,那些高档饭店和宫廷菜馆是小众们就餐的地方,普通百姓偶尔去一次尝尝鲜,更多的还是平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至简的纯粹的生活。白洋淀菜系还非常适合素食主义者。不吃肉本身就简化了生活,当然是为了活的健康,二者可以契合。
由简单入繁杂是饮食文化的积累,由繁杂到简单也是饮食文化的升华,这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浓缩了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不同人群的饮食宜忌,不同时代的饮食特点,所以丰奢由己、约简随意是饮食的自然法则。而吃得可口、吃得健康是养生法则,所以食之繁简只是形式,本质的还是那句话:吃是为了活,而活不只为了吃,要活出精彩。
食之人生,少儿随而纳之,抓到手里的东西先要往嘴里填,除了睡觉都在吃;中年饮食不节,既随性又趋繁;人到老年,一粥一饭,简约清淡。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归真,由大繁到至简,方达知命从心之境界。
纷繁复杂的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瞬息万变,层出不穷。而家庭主妇的一日三餐信手拈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也吃不烦,总也吃不厌。偶尔长期外出顿顿大餐,时间一久甚至自始至终,就腻烦起来。可见,人可以远离豪奢,但离不开家的简朴,哪怕是贫残之家,只要具备一日三餐,即可成家。既为家,就肯定要有一日三餐,哪怕是残羹剩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