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白洋淀文化厚植发展之基专访安新县
长城网雄安1月29日讯(记者王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话对于雄安新区未来的文化建设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作为生活、工作在雄安新区的安新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卫东,感触颇深。他曾在安新县宣传、文化多个部门工作过,酷爱白洋淀文化研究,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用他的话说,传承保护好白洋淀文化,对于建设好新区至关重要。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李卫东。
安新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卫东。顾大鹏摄
记者:请介绍一下白洋淀文化?
李卫东: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文化将发生重大转型,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标杆和旗帜。回顾白洋淀文化,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文化蛮荒阶段。白洋淀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保定徐水南庄头先民早在1万年前就定居在淀区上游。此后,安新县留村仰韶文化、梁庄磁山文化、申明亭龙山文化等,体现白洋淀及周边地区文化的深刻内涵。
二是文化边缘阶段。在史籍中对白洋淀的明确记载有三处。《史记》中“荆轲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西晋左思《魏都赋》里“鸳鸯交谷,虎涧龙山。掘鲤之淀,盖节之渊”;北魏《水经注》载,“易水又东,埿水注之,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埿淀、小埿淀。其水南流注易水,谓之埿洞口。水侧有浑埿城。”浑埿城即是安新县城,可见白洋淀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代,只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了边缘位置。
三是文化繁荣阶段。辽宋时代至今的一千年,白洋淀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先是辽宋百年对峙和通商,随着元代开始定都北京,白洋淀因为其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始受到最高统治阶层和文化名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