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乐亭杨家埝美丽乡村的文化复兴
河北乐亭杨家埝一景。常晓宁摄
长城网唐山讯(常晓宁记者邢丁)村庄美、村民富,曾是一个村庄幸福生活的“评定”标准。而对始终向往美好生活的农民,却未曾停止对村庄建设的更高期盼。
唐山乐亭县杨家埝用传统文化的优美笔触,绘制出现代乡村的美丽画卷,在新时代乡村生活中镌刻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引领村庄走向“文化复兴”。
一廊一馆:饮水当思源
6月的骄阳,明媚而炙热。鸟啼蝉鸣,花红柳绿,白墙黛瓦,走进乐亭杨家埝村,入眼一幅静美祥和的乡村美卷。
穿过写着“杨家埝村”的牌匾,村口处,一眼望去便是“一里长廊”。长廊由木质的立柱和横梁,立柱间竖立着文化展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教育、创业记忆、村民风貌、特色产业等内容以图文方式展示在长廊展板。
长廊一侧,就是杨家埝村史馆,存放着家乡气息和浓郁乡愁。走入院子,宛如穿越了几十年光景,古朴的农具、辘轳水井、磨盘和耕田等劳作形态的雕塑,和院墙外的现代村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展馆内,油灯、农具、草鞋、账本……几十年的生活记忆浓缩在余平的馆厅里。
铭记历史,才知道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杨家埝村人深知“饮水当思源”,“既是纪念和回忆,也是为了让后代知道‘好日子’是一辈一辈奋斗出来的。”杨家埝村党支部书记许迎春告诉笔者,村史馆的件“老物件”全是由村民捐献的。许迎春对物品的出处清清如水,在他看来,它们不仅记载了老一辈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创业历史,也在感召着青年人饮水思源、加压奋进、砥砺前行。
杨家埝村村史馆刚一建成,就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地标”,吸引了众多观者慕名而来,感受沉淀深厚、内涵丰实的历史文化,或是探寻不同寻常的美丽建设之路。铭记历史足迹的“一廊一馆”,也成为了学生们“研学”的目的地,学校将“传统文化课堂”移到了杨家埝村,现场感受悠久传统和文化。
杨家埝村文化长廊。常晓宁摄
一文一舞:生活如此多娇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杨家埝村把文化“软实力”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中。
生活富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广泛。为此,杨家埝村顺应村民需求,建起了文化室和村民活动中心。
文化室面积不大,墙上悬挂着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各种书籍,中间的长桌上,有几幅刚刚完成的书法作品。“都是咱们村农民写的。”许迎春介绍说。
杨家埝村人自古就有重视文化发展的传统,闲暇之余,村民也乐得在文化活动中找寻乐趣。文化室就成为了杨家埝村的“文人”聚集地。村里也根据村民的意愿,举办读书会、诗会、书画会等活动,还邀请县内、外的一些文化名家,到村里开展艺术创作,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与文化室的“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史馆对面的村民文化广场的“动”。杨家埝村不仅文化氛围浓厚,而且百姓的业余生活也相当丰富。几年来,秧歌队、广场舞队等“艺术团体”纷纷成立,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杨家埝村的村民便相约跳起广场舞,扭起大秧歌。
杨家埝村还成立了一支文化演出队,将文化骨干组织起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除了平时在村里为村民演出,还经常应邀到附近村庄巡演,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
在文化“正能量”的潜移默化中,杨家埝村的民风民俗也发生着改变。杨家埝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公布善行功德榜,开展了“美丽家庭”“健康大嫂”“十星级文明户”等各具特色的评选活动,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一景一园:产业新跨界
文化是名片,也是财富。杨家埝村以“文”扬名,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这也给村子产业升级找到一条路径。
在杨家埝村美丽乡村建设之初便已有了全面规划,坚持做好“文化+”的文章,将特色民宿、采摘文化、休闲农业与文化产业相衔接,并融入到美丽乡村整体规划之中,借助乡村旅游来盘活乡村,让村庄文化兼具公益和商业双重属性。
“这里曾经是垃圾坑,现在却有了‘小白洋淀’的美誉。”许迎春告诉笔者,该村将昔日垃圾坑变身成为人工湖,并依托文化优势打造了“三亭六扇绘荷塘”的景观。清澈池水、摇曳荷花、观景平台、环湖步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美景触手可及,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该村已成为乐亭全域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与此同时,该村还依托“设施桃专业村”的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了以个棚室春桃和绿色有机蔬菜大棚为基础的采摘园和农业观光园项目,并拓宽村内道路、建停车场,完善基础设施,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