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振康熙皇帝五过固安的路径与缘由
据康熙五十三年修编的《固安县志》记载,康熙皇帝在即位后的四十九到五十三年这连续五年间,均是在刚出正月不久的初春时节来到固安。
康熙五到固安的路径依次是:
1.康熙四十九年(公元年)二月十七日从霸州王起营(今属固安)入境——林城——柳泉店(今柳泉)——十里铺出境——宛平县胡林店
2.康熙五十年(公元年)二月初十日自宛平县胡林店渡永定河入固安境——柳泉店——林城出境——霸州王起营
3.康熙五十一年(公元年)二月十二日从涿州南蔡村入固安境——杨北村——白村——南房村——入霸州境
4.康熙五十二年(公元年)二月初八日涿州稻田村入境固安——岗头(今大岗头村)——郑家庄(今郑各庄)——固城——入新城县内曲村
5.康熙五十三年(公元年)二月初四日涿州稻田村入境固安——岗头——郑家庄——固城——入新城县内曲村
康熙如此大的密度过境固安是什么原因?《固安县志·巡幸志》写的很清楚:水围。
水围是围猎的一种方式,区别于承德围场开展的旱围,内容无外乎捕鱼射鸟和其他一些划船玩水等娱乐活动。这里不妨多说两句。清代皇帝保存有马上民族围猎的传统。不外乎有这么几种目的:一是不忘自己是马上得天下,万不能久在京城享乐,荒废了武艺,呆坏了身子;二是秀一下肌肉,对虎视眈眈的西北少数民族乃至沙俄是个震慑;三是巡视地方,对自己管理的“天下”有个清醒又切身的感受,四是亲民、锻炼子女、散心等等。
固安有这么大水域搞水围吗?没有。皇帝其实是路过固安,目的地是南出固安不远处的白洋淀。白洋淀近在京畿,水面开阔,物产丰富,风光秀丽。从康熙六年十月(年),14岁的康熙首次巡视白洋淀到康熙六十一年69岁高龄畿甸水围,他先后40余次到白洋淀,其中水围29次。白洋淀附近的赵北口、郭里口、圈头、端村修建4座行宫,以便皇帝在水围之余憩息和办理政务;为了水围和南巡的需要,康熙还在天津建造船坞六座,以备贮藏和修理御舟之用。
“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柳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纷。”此诗是康熙帝巡幸白洋淀驻跸赵北口时所作。白洋淀水天相连,苇荡中候鸟云集,鸟飞鱼跃,是水围狩猎的好去处。水上围猎宏伟壮观,令人惊心动魄。康熙少则三五日,多则七八日,甚至十数日围猎于水淀之上。水围期间政务并未停止,康熙在行宫或在途中行幄内召见臣工、裁夺政令、审阅奏章,还将收获的野凫鱼雁赐予臣属或地方官员共享美味。可以说,白洋淀俨然成为了北京、承德避暑山庄之外的第三个政务中心。
如果游览白洋淀,大家可能注意到与清代几位皇帝水围相关的文字图片、仿古建筑或是相关表演。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不管康熙直接从北京方向来或是回北京,其实都是去白洋淀水围或是从白洋淀水围归来。
康熙五十三年《固安县志》主修——知县郑善述,当时应该并没有被安排见驾汇报本地工作以及介绍风土人情等等,只是配合做了一些服务,也就是县志上所说的“伺候”。如果有近距离接触皇帝并启奏陛下的情景,那县志里会有很清楚的记述——问题是连百岁老人刘尚清去东安(现为安次)境内见驾的情景都被他详细记述,并且县志上还有相关诗赋对此进行了赞颂。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水围,一次领取车价银为一万三千两,用车达三百五十辆,可见规模浩大。
康熙第三次欲过境固安时,永定河上浮桥已经基本竣工,突然间传来消息——郑善述并没有事先得到消息——皇帝改走了卢沟桥过河。郑善述没有机会近距离觐见天颜,但关于康熙皇帝过境固安的相关记述无疑是可信的。
为什么连续五年康熙选择从固安过境呢?笔者分析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固安北邻北京,南接雄州,是北京去白洋淀的最近连线,固安占据了地理优势。
二、“固安”二字寓意江山永固平安万年,皇帝肯定满意。再看其过境时路过的几个村子:固城、柳泉、王起营(原属霸州今属固安),都是这意思。康熙四十九年第一次过境固安是从五台山进香归来去白洋淀,按道理不走固安也行,但皇帝依然绕道固安,不难看出路线是有意安排的。
古代君王出行对地名很在意,《三国演义》中庞统(号凤雏)与“落凤坡”遭伏击身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具备文史知识的人可以举一反三的考虑。那些百战之地,冤魂无数的地方皇帝肯定躲着走;那些地名古怪,容易引起不良联想的村街市镇十有八九会想办法避开。
下边的事件可以算是一个旁证:
康熙皇帝在即位的第三十三年水围回京,是从永清入境东安(元代始名东安,民国改名安次)然后北行。途中在北寺垡(北寺垡清属东安县,现属廊坊市广阳)召见了固安县西化庄村(后属大兴)百岁老人刘尚清。刘生于前朝(明)万历十八年,皇帝不光赐了他银子,还命侍卫大臣送回村子,意犹未尽,又加赏了御帽御裘,随行的皇长子、三、四子也赐了衣服鞋袜。这次接见并不在固安境内而是在东邻的东安县;虽然与他所住村子直线距离并不太远,但他毕竟年已过百,更难为他扶杖跪在路旁等待——很简单,这是一次被有意安排的政治事件。
皇帝接见百岁老人,可见于康熙五十三年《固安县志》首卷。此一表示是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二是可见皇帝体恤百姓,与臣民同乐;看皇帝晚年在宫中也盛排百叟宴,暗含了万寿无疆的意思,无疑是为了图个吉利。就是在此接见五年前,康熙派重臣索额图等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换来东北边境的长治久安;也是在此三年前,康熙皇帝亲自主持多伦会盟,将沙俄暗中指使的蒙古族不同势力间的大规模血腥争斗稳妥化解,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这两个重大事件无一不关乎国家发展稳固。此时的康熙在治国能力上进入巅峰状态,“轻舟已过万重山”,选择固安过境的意思不言而喻。
三、固安地势平旷,虽有若干河流,但均不是水势浩大的难渡之水,便于通行。“柳泉柳树飞柳絮,榆垡榆树落榆钱”,固安历来是赶考的举子进京之首选,交通便利是重要原因。正月刚过永定河水量较少,十里铺搭设的浮桥完全满足皇帝过河。首次过固安时康熙皇帝五十七岁,正值壮盛之年,事业巅峰。他在永定河浮桥上,缓辔周视,意气风发;老百姓破例被允许围观,欢声雷动。通过郑善述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这浮桥宽阔稳当之外,桥下水势恐怕不大。
研究康熙过境,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上的意义,绝非因为皇帝过境而沾沾自喜,更不是要宣传封建迷信。只是通过史志线索,我们可以理清相关历史时期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
作者简介:孙东振,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廊坊市诗词协会会员,固安东湖书画院副院长,方城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与评论,有很多作品公开发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