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濮阳爱上濮阳我与一座城
图为濮阳城市风光。僧少琴摄
一晃,我来濮阳二十年了。濮阳是我认识世界的地方。九岁那年,父亲带我第一次坐火车,就是来濮阳坐的。我这才发现,铁路不是我先前想象的模样。在濮阳城,父亲带我去了影剧院。我很惊讶,原来电影并不只有露天放映一种形式,也不只有天黑后才能演。另外因为地名的原因,我认识了许多生字,比如“濮”字。那一趟濮阳之行,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的家乡在山东聊城莘县最西南的一个村庄,那里距河南濮阳只有四十里,离莘县却有一百五十里。但是上学、考试、办相关手续,还是得舍近求远,一趟趟去莘县、去聊城。
年春夏,因为几篇小说发到了知名文学刊物上,我得以从乡村学校调到县里工作。就在这当口,又有机会去濮阳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没犹豫,把才卸下不久的家当装上车,拖家带口来到了濮阳。谁知两个月后,北京一家影视机构也联系上了我。这让我犯了难。掂量来掂量去,想到濮阳曾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于是决定留在濮阳不走了。
到濮阳定居后,我才真正走进这座城。
濮阳古称帝丘,文脉昌盛,源远流长。这里是颛顼遗都、帝舜故里、字圣之乡。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四次来到卫国,那时卫国的都城就在帝丘。在卫国十年,孔子传经讲学,著书立说。我常常想,作为一个普通写作者,如果能从濮阳悠久的历史文化里得一鳞半爪,也够我受用一生了。
说到濮阳,就不能不提黄河。黄河贯穿濮阳全境,是一段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濮阳抢抓机遇,沿岸打造生态廊道,构筑绿色屏障。如今,这条曾经多次泛滥的河流,已成为造福濮阳人民的幸福河。这些年,我一直在新闻采编一线奔走,见证并书写着黄河岸边的新生活。千安社区是河南省首批建成投用的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试点,涉及五个滩区村的数千名群众。我深入那里采访后,写出了讲述滩区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多年夙愿的报告文学,后刊发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当初在濮阳破土动工时,我去采访,看见一位大嫂正催促子女拆迁房屋,印象深刻。一聊才知,这位大嫂年轻时喜欢看孙犁的小说,得知孙犁笔下水生嫂的家乡缺水了,赶紧腾地方。如今,这水一路北上,早已奔流至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送去源源不断活水的同时,也送去濮阳人民的深情厚谊。濮阳也由此增添了一道水清岸绿的风景。
在濮阳的二十年里,我时刻感受着这座城的发展。
濮阳本没有山,但濮阳人却造出了山和景。当年,城中村拆迁、棚户区改造的垃圾以及其它可利用的垃圾,被运到城外的洼地里。经无害化处理、堆高、植绿,终于有一天,在斜穿城市的濮水河畔,形成了一片青山的景观。再后来,沿山势遍植草木花卉,广置亭台楼榭,建成一座山环水绕的公园。现在,这座公园成了濮阳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濮阳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刚来濮阳的时候,租住在一处城中村。离开那里几年后,再去那里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住处。眼前所见是与城市浑然一体的社区,之前低矮的房子被高楼所取代。原先的濮阳城,以一条南北流向的马颊河为界,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这条界线已不明显,马颊河两岸逐渐融为一体。
濮阳这座城的发展与油气资源密不可分,它因油而兴。然而历经多年开采,终因油气资源衰减,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幸,濮阳人已做好了转换赛道的准备。今年夏天,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开幕。濮阳迎来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关于濮阳,还有一个细节。有一年,一位外地朋友远道而来,说起对濮阳的印象,他说这是座善解人意的城市。原来他发现,在濮阳,沿街企事业单位门口都挂着统一的标牌,上面写着“内部厕所对外开放”。既简洁醒目,又让人倍感温馨。朋友的感觉没有错。自年到年,濮阳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记得二十年前刚到濮阳时,儿子即将上学前班,现在他已在广州工作。尽管我们父子相距遥远,但如今濮阳已开通高铁,八小时就可到达广州。濮阳是父亲带我认识世界的地方,现在成为儿子的家乡,成为他出发的地方。从这里出发,开启更为辽远的旅程。
《人民日报》(年12月14日20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