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段大运河适宜河段,2025年将可旅游
4月13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河北省大运河“1+6+1”省级规划体系(1个实施规划,6个专项规划,1个景观风貌规划)已基本建立,按照设定的目标,到年,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将实现全覆盖,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有水,适宜河段将实现旅游通航。
——目标——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年全覆盖
河北段大运河涉及京杭大运河及隋唐大运河,并包括按照国家规划统一纳入的雄安新区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总长约余公里,流经我省的21个县(市、区)。
为加强大运河沿线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的规范统一,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河北省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运河沿线地区总体景观面貌特色。
按照规划体系设定的目标,明确到年,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全覆盖,实现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有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绿化生态廊道建成,建成一批代表运河特色文化的旅游示范项目,形成河北省大运河文化旅游统一品牌。
到年,河北段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实现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通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生态发展走廊全面实现,与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共同形成世界知名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为实现以上目标,规划还明确了五项具体任务。
——亮点——
北运河、卫河适宜河段可旅游通航
水源配置工作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支撑。目前,我省大运河的卫河、卫运河、北运河常年有水,南运河、赵王新河、大清河水源条件比较差,需要通过引调水解决水源。
根据河北省水利厅提出的水源优化配置思路,北运河、卫河水量可满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全线有水用水需求;卫运河3~6月受农业灌溉用水影响,河道来水较少,不能满足旅游通航用水要求,需通过优化调度卫运河以上流域水源、引黄入冀工程等向卫运河补水;南运河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前,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工程进行补水,非输水期利用卫运河上游来水和引黄水作为补充,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后,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输水期进行补水,非输水期利用卫运河上游来水和引黄水补充;赵王新河—大清河通过统筹引江、引黄和上游水库水从白洋淀枣林庄枢纽下泄水量补给赵王新河、大清河,可满足旅游通航用水需求。
整体景观上要建设“千里长堤绿廊”
据了解,规划深入研究河北段大运河历史景观特色、现状情况特点,在整体景观方面,提出建设“千里长堤绿廊”,整体塑造原真自然、景致优美的大运河河段,展现“蜿蜒壮丽、雄浑大气”的河北段大运河景观特色。
在沿线景观方面,提出塑造“燕赵风韵、古今同辉”的城镇村风貌,彰显河北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同时体现新时代面貌精神。规划对大运河沿线2公里范围内的河道、河堤、土地利用、文化遗产、城镇、乡村及设施等7大类24项景观风貌要素提出提升方案与改造措施。
在空间格局上,突出5大精华片区景观特色。其中廊坊香河段重点体现“京畿辅卫”景观风貌;雄安新区白洋淀及廊坊霸州文安大清河段重点体现“水乡风韵”景观风貌;沧州市区及吴桥段重点体现“侠武商贸”景观风貌;沧州东光及衡水景县故城段重点体现“世界遗产”景观风貌;邢台清河临西以及邯郸馆陶大名段重点体现“古都家园”景观风貌。
同时,规划还围绕“一段最美运河、一城运河繁盛、十余故城古镇、百余水岸乡村”等重要节点详细刻画。
——意义——
打造燕赵文化高地,传承传统文化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河北段大运河河道遗址完整、景观自然古朴、遗产资源丰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河北段大运河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蕴含深厚精神内涵,承载丰富时代价值。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把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重拾、擦亮、串联,保护、挖掘和阐释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推动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打造燕赵文化高地,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大运河既是文化长廊,也是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统筹大运河文化、生态、经济等相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文化为引领,推进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联纽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拓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有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助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玎
■编辑/刘军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