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各千秋白洋淀纪事
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浩瀚的白洋淀,湖水波动,小渔船轻快地穿梭于芦苇丛间;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闪现着抗日军民的身影……这些富有诗意的场景,就来自《白洋淀纪事》。
——七年级语文教材P61“自主阅读推荐”:孙犁《白洋淀纪事》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是孙犁笔下所描写的平静而美好的、富有诗意的劳动场面。然而这个故事却发生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之下。
孙犁先生是我们河北省的著名作家,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被读者赞为“真实得让人魂牵,细腻得让人陶醉,美丽得让人心碎,感动得让人落泪”。
作者:孙犁翻开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细细品读,你会感到清新的水汽似从白洋淀中袅袅升腾,飘散而出,令人心驰神往。
荷叶荷花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朦胧的月光下,紫色丝绒般的芦苇随风摇曳,好似一帧绝佳的动态剪影。这白洋淀里,芦苇丛中,闪现着万万千千冀中抗日军民的英雄身影,这些英雄让我们为之血脉贲张,为之热泪盈眶,让我们似又回到了那段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抗战年代!
作者:孙犁小说成功塑造了诸多平凡的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选取小小的白洋淀一隅,作者独辟蹊径,虽然《白洋淀纪事》的背景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小说并没有正面描写残垣断壁、横尸遍野、满目荒凉、到处血腥,而是更多的塑造了平凡的农民、妇女和村干部等形象。
作者:孙犁如《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中的老头子。书中这样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这样的农民能干啥?你可别小瞧,“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诙谐的笔法,这样略带滑稽的场面,你一定会很想知道,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每天是怎样和敌人周旋,他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既期待又高兴吧。
再如《山地回忆》中的妞儿,妞儿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她出场时那寻隙挑衅的姿态,咄咄逼人的话语,就显示出这一人物的独特个性。关于真假“卫生”和刷牙的一番“宏论”,又叫人啼笑皆非地感触到她疼人的心田。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的询问,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直到提出“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一下子把剑拔弩张的气氛消解成融融暖流。
“我给你做”,把谜底一下亮出——原来她对“我”的一系列“攻势”,全是为了寻找机会与这个萍水相逢的八路军战士找话交往,心疼他没有袜子受冻,并表示想给予他真诚的帮助。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作品通过一连串鲜活的语言,把一个脸红手肿、伶牙俐齿而内心火热、纯真鲜亮的山地女孩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孙犁在鬼子的“扫荡”中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民英雄,老百姓们也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就如《采蒲台的苇》当中孙犁先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出白洋淀人民的坚强。“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又道:“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苇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是啊,如果这些苇塘没有故事,没有背后无数的英雄,它怎么会美呢?接着作者引入事件。
一个冬天,八路军和村民被敌人围在冰上,他们钻进大苇塘,毅然拿出枪支,准备着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
一个四十多岁的村民被鬼子捉住,结尾大概是这样的:他被敌人杀死了,也不透露八路军藏身之处。他的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没有”两个字说得铿锵有力,坚贞、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却在这两个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声“没有”将世世代代传送下去,让我们永远记在心中。
-END-
▍来源:网络,有删改。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