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雄安丨蓝色雄安白洋淀的历史
任建中
安新县白洋淀国际旅行社导游
河北雄安新区首届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冠军
“声”韵雄安——任建中08:17来自中国雄安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到雄安新区来!我是雄安导游任建中。
80年代看深圳速度,90年代看浦东发展,21世纪,一座绿色、智能的生态文明城市即将在这里建成,它就是雄安!
雄安新区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引领了世界的潮流,也预示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这是一座蓝绿交织的城市,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控制在7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米进公园,街道%林荫化。雄安大地,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呼之欲出。
如果说雄安新区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宏伟蓝图,那么白洋淀就是这幅宏伟蓝图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足见这片水域的重要性。白洋淀是华北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泊,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水陆交错纵横、渔村星罗棋布。说到这您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相对干旱的华北平原会有这样一片水域?它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的呢?今天我就带您一起去追溯白洋淀的历史形成与变迁。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反复演变而成,在它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几个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上古时期,古黄河途经白洋淀东流入海,加之气候温湿多雨、水量充沛,这就为白洋淀的存水提供了水源保障。
据安新县《白洋淀志》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年)黄河改道南移,自此白洋淀脱离了古黄河的冲击,水势变小。但黄河派生的一些支流,依然源源不断地经白洋淀东流入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白洋淀长期供水的九条大河,所以白洋淀又有“九河下梢”之称。这时白洋淀流域出现了许多的小洼地,这些小洼地的水面,随着旱涝变化,时而收缩时而扩张,大则串通成片,小则分离甚至干涸。
战国时期,白洋淀流域成为“燕南陲、赵北际”军事要地。燕国在北,赵国在南,两国遥遥相对虎视眈眈。公元前年,燕昭王沿着古黄河流经白洋淀故道的北岸,筑起了一条长达里的长城,称为燕长城,它的作用一是阻止淀水北泛,二是防止敌国入侵。从此奠定了白洋淀自古至今的北界,也成为了白洋淀第一道人工界限。
宋代出于军事需要,建成了西自边吴淀,东至沧州泥沽海口,深不可行舟,浅不可徒步的塘泺防线,同时又在腹地兴修稻田,广植荷莲,百姓尽享鱼菰苇田之利。《宋史·河渠志》对此有详尽的记载。记载中出现了白洋淀、边吴淀、涝淀等名称。白洋淀第一次从史书中出现,不过这里的羊字还没有三点水,是牛羊的羊。为什么用这个字呢?据史料记载,该地水势浩大,风起浪涌如奔跑的羊群。
塘泺防线侧重于东西走向,目的是抵御辽兵的入侵。当时也曾修筑过南北走向的堤堰,这段堤防为白洋淀湖盆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了白洋淀自古至今的东界。白洋淀今天的格局论功而言应属宋代,唐堤与长城堤的接轨,构成了白洋淀东边、北边两道界限。所以后人说,白洋淀既是一项重大的军事工程,又是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是天然基础上人工治理的结果。
明代弘治前,白洋淀淤积并可耕种,中间(北淀)辟为牧马场,白洋淀彻底干涸。到正德年间,潴龙河决口,水患巨大、农田尽没,白洋淀重新蓄水,并出现了“汪洋浩淼,势连天际”的景观,于是将牛羊的羊字换成了汪洋的洋字。为了防止洪水泛滥,又在白洋淀的南端入口处修筑了堤防数十里,也就是今天淀南堤的前身,成为了白洋淀的南界。白洋淀的名字和范围自此固定下来,白洋淀的形成大致如此。
航拍白洋淀。宋一力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白洋淀。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确定了“缓洪滞沥、蓄水灌溉、渔苇生产、综合利用”的16字治理方针。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容天下、京津冀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白洋淀也必定会成为世界级的滨水岸线。到那时,我们诚邀四海宾朋共同欣赏这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水城共融的中国画卷!
本栏目
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
中国雄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