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前要实现白洋淀47个生态环境治理项
3月7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高建民就《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年重点工作意见》启动实施情况到雄安新区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先后调研排查了安新县思乡桥河流断面监测及孝义河生态湿地谋划、安新县北际头村排碱沟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
座谈会上,高建民强调,要加快推进白洋淀上游的各项制约水质改善的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在今年10月份主要入淀河流(府河、孝义河)达到入淀水质标准。
控源截污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治水要在源头上出发,入淀河水水质达标,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中关键的一步。
高建民指出,6月底前要实现白洋淀47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全部落地,每一个项目都有资金保障,除了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外,要强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而这些生态环境项目从流域治理角度出发,结合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综合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淀区面积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的目标,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这样看来,白洋淀内的村庄,绝大多数是要搬出来的。
高建民强调,要严格管控生态功能区,科学利用生态服务功能,要调动方方面面力量聚焦、推进重点目标任务和节点性工程,包括淀中村、淀边村污染治理,以及养殖坑塘、芦苇收割、旅游船舶污染治理等。
众所周知,此次规划的“生态功能区”约96平方公里,实施严格的管控,而被规划在功能区内的村庄主要是淀中的纯水村,大田庄,北田庄,东田庄,邸庄,东李庄,西李庄再加上北何庄,就是传说中的两万人先行搬迁。
而淀内剩下的其他区域,则为“生态服务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区内村庄有序外迁,保留的村庄将进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座谈会期间,高建民还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环境网格化排查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白洋淀淀区人民的生活面临着进一步的管控和改善。(文:雨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