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作红色经典作品人民资讯
每当提到我国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作品,立马就会想到《鸡毛信》《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一批小说、影视、戏剧,以及这些作品中塑造的各具个性、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曾经影响了几代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成为广大青少年仿效、学习的榜样。这些作品大都创作于上个世纪,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以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作家们精心创作出来的。作者大多数不是儿童文学作家,但他们奉献的这些作品,为儿童文学创作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值得借鉴、汲取的创作经验。在迎接建党周年的日子里,我重读了部分红色经典作品,这里仅就《小兵张嘎》这部作品联系当前儿童文学创作谈点心得体会。
《小兵张嘎》是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儿童小说,以年冀中平原白洋淀广大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背景,讲述了一个13岁男孩张嘎成长为八路军战士的故事。据作者徐光耀介绍,当年,他参加八路军时恰与张嘎同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大小战斗百余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者对当时的战争环境和人物的成长经历非常熟悉,虽然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是虚构的,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对敌斗争的情景,塑造了少年英雄张嘎的形象,使它流传至今成为红色经典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张嘎被亲昵地称为小嘎子,他从小失去父母,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住的村庄叫鬼不灵,八路军的工作人员和伤病员常隐藏在他家。小嘎子听了许多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他被这些英雄故事所感动,也想当一名八路军战士。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他目睹了奶奶被敌人杀害,而在他家养伤的侦察排长钟亮也被抓走。小嘎子要为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这才决心去投奔八路军。小嘎子的行为绝不是一时冲动,与他平时受的教育和不寻常的经历密切相关,这就为故事发展奠定了真实的基础。
作者着力塑造张嘎这一少年形象,并没有将他写成小大人,因他毕竟是个孩子,从他身上处处突出了孩子的特点。小嘎子敢想敢做、机智勇敢,而又淘气、任性、使小脾气。从张嘎的身上,不仅有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的特点,而且又显露出在部队教育下成长的轨迹。小嘎子参加八路军,动机就是为了报仇,他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与真正的战士相距甚远。小说中,除了老钟叔给他讲了简单的道理以外,主要是区队长钱云清通过小嘎子的日常表现,加以及时的提醒和教育,特别是处理他缴获敌人的枪不愿上缴,以及与胖墩儿打架影响军民关系被“关禁闭”两件事,成为人物转变、成长的关键之所在。
男孩子都喜欢枪,最令小嘎子着迷的也是枪。小说的结构以“枪”为线索贯穿故事的始终,从木头手枪到缴获敌人的真枪“王八盒子”。这是一条符合小嘎子的特点,借以表现他的成长,从而引起小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