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老区到雄安新区,白洋淀都经历了什么
白洋淀,曾是英雄雁翎队伏击日寇的主战场,镌刻着鲜明的红色印记。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如今,这里是雄安新区生态建设重要战场,书写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传奇。
4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庄子村。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红色精神依然闪闪发光
今年68岁的王木头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村口的码头,摇着小船走水路到白洋淀抗战纪念馆上班。作为讲解员的他,白洋淀畔的红色故事讲了一辈子。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王木头说,这首记录抗日战争期间雁翎队神勇表现的民谣,至今仍在白洋淀一带传唱。
从年成立到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安新县城,雁翎队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多人,与敌军交战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
70多年后,“雁翎队”精神,依然闪闪发光。
雄安新区的设立,让白洋淀旅游热愈发升温。年,白洋淀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9万人次。
不仅红色文化在传承,还有活跃的创造。王木头说,大家现在都在为新区建设而奋斗。
让“华北明珠”重绽风采
年初,一个令人喜悦的消息传来:年白洋淀淀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双下降”,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5.16%、45.45%。
白洋淀对于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华北之肾”。但上世纪60年代起,受气候干旱、上游断流等因素影响,白洋淀干淀现象频发。粗放式发展更使白洋淀陷入了污染的恶性循环。
雄安新区设立后,在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新区清理白洋淀围堤围埝及沟壕水产养殖处,养殖面积9.1万亩;排查、整治河道、淀区两公里范围内入河入淀排污(排放)口个。
这一年,养了8年水产的安新县赵庄子村村民赵辉,带头将渔网清理掉。“开始清除渔网时,心里不好受,毕竟靠着它养家糊口,多的时候一年能赚几十万。”
污水处理设施建起来了,每家每户的污水全部收集,如今的赵庄子村,白墙灰瓦、小桥流水,是白洋淀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之一。“新区设立后,我们村变美了,设施改善了,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白洋淀游玩。”赵辉说,今年计划开个淀上荷园度假村,转型搞旅游。
守住文化根脉留住记忆乡愁
白洋淀文化资源丰富,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无不令人神往。在这里,有圈头烈士祠、赵北口戏楼等历史文物古迹,也有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雄安新区活跃着一大批民间艺术团体和个人,雄县古乐、安新圈头音乐会、容城沙河营百年剧团……他们以农民为生力军,世代相传,为当地民众文化生活、艺术修养的养成作出了贡献。
新区成立工作专班,深入村庄一线调查走访,并将非物质类乡愁遗产的类型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十几个类别,目的是引导群众树立文化自信,为新区规划建设注入文化力量。
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规划组组长夏雨介绍说,新区规划建设局对“乡愁点”开展校核、补充、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一批承载着雄安新区人民记忆、凝聚着新区传统文化基因的乡愁遗存被登记造册、建档存根,形成了总数为项“乡愁点”的数字坐标总图。
新华社记者高博
(据新华社石家庄4月15日电)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王宏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