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坚持做3件事,让孩子爱上学习,增进亲
你家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是有一些文化生活呢?还是完全没有。
除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之外,整个家庭几乎处于文化沙漠中呢?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就任何的学习而言,有一定的家庭文化熏陶的孩子,往往都会更有优势,他们的理解力,接受力文化的积淀会更强,对人生也会有更多的想法。
如何在家庭中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孩子更好的成长,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到你。
1、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
再小的房子也都容得下一个读书角,再小的房子也放得下一排书架,所以在家里任何可以伸手够到的地方都可以摆放一些书,随时随地拿起来看,而不是到处摆放的都是电视机,客厅是电视,餐厅是电视,连最需要清静的房间还是电视。
你可以扪心自问下,从年头到现在,你读了几本书?自己都不读书,却期待孩子爱上读书爱上学习,怎么可能呢?
自己都不读书,却期待和孩子谈话的时候有水平有吸引力,怎么可能呢?
我们说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是要全家人一起参与,才能形成氛围,带动孩子,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终生习惯。
书籍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丰富,历史、天文、地理,科幻,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阅读都可以先买上。
为什么广泛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呢?因为读的好书越多,就相当于孩子找了很多高手做老师。
比如说文学作品,当孩子读《童年》,就相当于找了高尔基做老师。当孩子读《朝花夕拾》,就相当于找了鲁迅来做老师。孩子读《白洋淀纪事》,就相当于找了孙犁做老师,当孩子读《湘行散记》,就相当于找了沈从文给孩子当老师。
这些人都是顶尖人物,把这些好书读熟了,读透了,可能比你上一万节语文课价值还要大,因为他们既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他们既是一等一的写作高手,更是一等一的社会观察者和思考者。
他们教给你对这个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解读,就像一个厉害的外科大夫,一点一点将外界复杂的表象,解剖给孩子看。
这些大作家,一般都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你还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学坏吗?
读书可以培养孩子的敏感度、感知力,读书越多,人越聪明,神经会被书籍里面的细腻,锤炼的很敏锐,回到学校读简单通俗的教材,那就是非常简单了。
如果你要细心的话,还能向他们学到写作的方法,美妙的表达、字词句鬼斧神工的运用,这些都是花钱买不来的本领。
这些大作家,把自己用一生的思考和努力,所获得的才华、经验、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写在纸上,帮你开悟,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开始阅读吧,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也会口齿留香。
2、学会闲聊
闲聊这件事情,厉害就厉害在它看似无害,没有任何的攻击性,却能四两拨千斤,让孩子毫无设防,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你影响。
闲聊的话不闲,在闲聊的过程中,传递了温度、观点和立场,如果说读书是与远方的高人对话,那么闲聊,就是和身边的人交流,是最贴心贴肺的一种互动,是人性之间最美妙的时光。
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我说你笑,你说我听。
四点闲聊小技巧: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把他当大人一样和他交流,如果把他当成小孩,气氛会变了,变成你在说教,孩子在赌气。
忘掉学习,享受聊天,啥都可以谈,社会热点,工作感悟,心情琐事,人间处处皆学问,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交流互动。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要做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毁灭者。
你自己的想法可以大胆、坦率地说给孩子听,不要说教,把你的经验说给孩子听,不要顾虑孩子认同不认同,你要自信得讲出你的内容,那么孩子也会被你的自信感染。
3、利用好你身边的文化资源
生活中的一切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是文化,比如说饮食,有饮食文化,穿衣服,有服装文化,交通工具汽车有汽车文化。
对真实生活的热情可以传染到孩子,你除了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为之去付出的热情
比如,工作之余你可能是个吃货,除了爱吃以外,你还研究如何做出一道道美食,并且愿意和家人一起分享你做的美食,家人吃的开心,你也开心。
你还会和家人分享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做的好吃的精髓在哪里,所以对生活抱有热情的人,永远不会变坏变懒,变得不求上进,沉迷于网络。
相反他会渴望,会去创造,会去自我激励,不会沉迷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