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视角看,雄安新区这五年发生了什么多图

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6.html

春到雄安,柳丝曼舞、碧波荡漾,到处是生机勃发的景象。五年来,雄安新区(以下简称新区)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未来之城”雏形渐渐显露。

雄安“星”视角

见证雄安“星辰大海”

自新区建设伊始,气象部门就全方位融入其中,从规划到建设,从探索到引领,探寻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道路。

01

融入规划托起未来之城

3月15日,新区悦容公园玉兰花次第绽放,与古朴的园林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美景。在新区规划建设局路网组办公室,一张张城市路网图格外醒目,让人对新区的未来充满期待。

建设新区,气象先行。五年来,河北省气象部门按照“全国智慧气象示范区、气象科技创新引领区、绿色生态气象保障先行区”的目标要求,高位部署,提前谋划,高质量开展建设工作。

雄安新区气象局组织人员开展雄安“气象大脑”业务培训图/王雷

“推进智慧气象发展规划与新区规划深度融入,从新区成立伊始,我们就积极与规划部门对接,将气象综合监测、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利用等写入各项规划中。”新区气象局局长董占强说。

五年来,围绕新区建设服务需求,气象部门在新区国家气候观象台、基准观测网、气象大脑、生态气象等重点建设领域,与新区发展规划保持协调,同频共振。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华望城项目夜景(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年,《雄安新区气候安全评估和通风廊道构建》研究成果纳入城市规划,《雄安新区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完成,新区规划气候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今年,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设、白洋淀水资源气象服务保障等工程也提上日程。

年7月,雄安新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建设工地维护雨量站。图/余克勤

02

智慧引领打造全国样板

3月24日,新区容东片区第三批安置住房分配工作方案正式公布,这是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去年11月,72岁的容城县罗河村村民张广怀和老伴搬进了容东片区第一批安置房,“这里有文化活动站、养老驿站、学校、医院,我和老伴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多享受一下美好生活。”张广怀说。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E组团集中交付的安置房(1月17日摄)。地上建筑包含栋住宅楼、2所幼儿园、1所小学及1所社区服务中心,共计户精装修住房,可安置居民近3万人。图/新华社

容东片区是新区开发建设的先行区,肩负着首期居民征迁安置任务,发挥为起步区、启动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的重要功能。因此,新区气象局将容东片区作为重点保障区域,打造气象服务示范区,为建设全国智慧气象示范区积累宝贵经验。

普通人眼中的雄安是什么样子视频/新华社

3月16日,新区气象局与容东片区管委会达成共识,今年汛期之前,将在这里安装完成城市降水泛在感知监测网气象监测设备。这些“无处不在”的监测设备,将为新区防灾减灾提供第一手资料。未来,气象信息还将融入容东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

研究观测站建设布局图/王雷

年,新区国家气候观象台架构基本成型,气象大脑投入运行,物联网传输规范和数据存储规范编写完成,60余套气象设备实现智能化改造和物联网接入,数据实时接入气象大脑和“雄安云”,为气象业务未来如何开展“打样”。

年9月6日,参观者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参观“数聚雄安智绘未来”雄安展区。图/梁子栋

气象泛在感知网的建设和设备试点布设工作的启动,更是一次先声夺人的探索,感知设备如何选型、设备标准怎样制定,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航拍

雄安新区容城国家气象观测站新站建设

今年,新区气象局将加快精密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新建50套泛在感知设备,实现主要新建城区全覆盖,将感知设备建设标准写入新区标准体系,

图为搬迁、建设雄安新区容城国家气象观测站。图/于丁

此外,气象观测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展:28套白洋淀生态水文气象站将在今年建成,城市、森林、湿地通量监测设备将纳入气象监测体系,多源融合实况数据将在气象大脑投入应用。

03

守护生态留住绿水青山

1月9日,白洋淀实现全域Ⅲ类水质,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这是白洋淀年恢复蓄水后的第一次。生态雄安建设,折射出绿色发展的底气和优势。

白洋淀景区图/中国雄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