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白洋淀婚礼大小席
作者:水乡的孩子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说起洞房花烛、成家婚配之喜,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家族大事。本身就爱要理要表的中国人,在办婚礼这事上不含糊,讲究的敢给天戳个洞。不打诳语,中国有多少种风土人情,就孕育多少个中国式的婚礼。而说到婚礼最出彩、最精心的环节当属婚宴。下面,我们乘船驶进黄河故道的白洋淀水乡,看看新郎和新娘两道婚礼大席,揭秘中国北方水乡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北明珠白洋淀水乡人的婚礼和饮食文化,在中原燕赵文明的基础上,揉入白洋淀独有的生活风貌。婚礼上“新郎的大席、新娘的小席”两道席堪称精华。早年间,白洋淀婚礼大、小席,据说,光不重样的正菜就共一百零八道,而且讲究和说辞也繁多。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洋淀婚俗发生一次次变革。可是,万变不离其宗,白洋淀婚礼大、小席特有的规矩和程序不能乱。
白洋淀水乡人结婚用船取代了花轿,那边讲究下午接新娘,俗称“夜娶”。新郎的叶叶婚船,由最优秀的船工划船。穿过芦苇荡、荷花淀的水路十八湾,把新娘带到彼岸的新家。全程由压轿童子陪伴,轿子(船)不能空讨个好彩头。新娘到了新郎的村子不能进自己的宅院,而是由新郎家请来的女支客迎进邻家。新郎则同压轿童子和陪戚(新郎、新娘的姑父和姐夫)走进新房,列席而坐。当新郎、新娘两边都尘埃落定,正式开席。新郎的大席和新郎的小席,在席面上从流程、到菜的样式是相同的,只是叫法不一样。我们先品味新娘这道大席。
新娘的婶子大娘、嫂子、妹妹等亲人最尊贵的客人,赔新娘吃小席。新娘坐正座,依亲疏远近,亲人们依次落座。此时红、白案房同时起火,开始烹饪、蒸制大、小席上的吃食。
挑板手单掌挑来“四干四鲜”上席(四干为糕点、干果,四鲜为水果)。大席正式开始,随着新娘动手吃果子,大家也开始动手品尝。当正菜出锅,撤下四干四鲜。考验挑板手的时候到了,他们一路小碎步,在灶房和大小席两地来回穿梭。席上汇集各种色香味型俱全的菜品,素材以白洋淀当地菜为主。新娘小席共计六十至八十道菜陆续上桌。可亲的人们把菜肴夹到新娘嘴边,温情地看她吃下。新娘和伯母、婶娘、姐妹情深在席间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吃小席过程中,大家忽略了身份特殊“夹菜头”的人,她是新郎的大娘或婶子。每次上菜,谁都不能先动筷子,只有她第一个筷子入碗,这碗丰富不重样的菜叫“全碗”。这是新娘孝敬给未来婆母享用的。同理,新郎大席也有“全碗”,这是给新娘的公爹准备的。最后压轴的是鲜汤,新娘和亲属们品过后,在彼此真挚的祝福和期许里,新娘的小席落入尾声。
要说新娘小席打的是温情牌,而同时进行开席的新郎大席,则是华山论剑各显其能。老年间新郎的大席跟现在的不同,那时陪新郎吃大席的是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席上老人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为即将成家立业的新郎传授为人处世之道,同古代孔子讲学由异曲同工之妙。而到现在新郎大席的宾客变了。
新郎入座大席正座,右手边是自己最小的弟弟、侄子或外甥,作为压轿童子陪在新郎身边,直到良辰吉日新娘进宅,才完成自己的使命。新郎和新娘双方的姑父、姐夫各执一边,有大打擂台之意。双方女婿入座伊始,掏喜钱赠红白案大红包一枚,表示对帮灶人的贺谢。新郎大席同新娘大席流程相同。
不同的是,新郎大席上设了很多门槛。首先是上不封顶“闹喜钱”,大席进行之中,新娘的弟弟、妹妹,前来跟姐夫要喜钱。新郎如何用最少的喜钱满足小舅子、小姨子们的狮子大张口。而弟弟、妹妹则绞尽脑汁掏空姐夫的腰包。双方你来我往,各有各招。婚礼是一道永远不过时的盛宴,经过一代代新郎的总结,现在闹喜钱有了新的规则。新郎把钱包交给能言善辩的姐夫或姑父,让他们同小舅子、小姨子们过招。在新郎大席上,因为闹喜钱,白洋淀水乡特有的俏皮话和俗语比比皆是,让人感受到有着水味的幽默。
“斟盅”是新郎大席散席前最重要的一项习俗。席末,新娘的叔父赶到,为未来侄女婿斟酒一盅。中国是礼仪之邦,没有长辈为晚辈敬酒的道理。而白洋淀水乡的新郎却有如此厚遇和高看,当叔父斟满酒,端起酒杯。新郎毕恭毕敬,双手接杯一饮而尽,以示对长辈的尊重和回礼。
世间万物自有孕育的土壤,在这千年百年的积累和沉淀里,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着极具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白洋淀的婚礼大小席”为我们奉献了一道无比伦比的饕餮盛宴。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选用有稿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