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小禅江山风月属闲人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江山风月属闲人》这样唯美的书名,还有如雷贯耳的雪小禅的名字。
在我看来,雪是美到极致的,就是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也输了雪花三分白。小又是天真的,是七八岁的女童,穿着杏黄的衫子,在春花春柳间游戏。禅又是深奥的,是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真和美。
雪小禅这样的名字,自带着诗情画意的风流,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亲近,与她在寂静的夜里来一场透彻灵魂的对话。
雪小禅是知名文化学者,作家,书画家,生活美学家。这么多名头挂下来,让人不由得有高山仰止之叹。
她眼里的江山风月,又是怎样的动人心弦?又是怎样的别具声色?让我们走进《江山风月属闲人》,品味她活色生香的人生况味。
一、那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江山风月属闲人》全书共四章,第一章是“行旅:南枝北枝”。主要写作者到大江南北那些说走就走的旅行。
过元宵节,她要去南方。众所周知,南国春早。身在北方,你一身旧雪,她已春色摇曳,28摄氏度的广州,她坐保时捷,吃洗好的车厘子,剥好的草莓,路上木棉花,紫荆花疯狂的绽放,但最吸引她的,是广州数不清的美食。
这些美食简直好到极致,让作者不由得像老师点名一样,不厌其烦地列出美食的名单。还有饭馆的名字,虽然看不出什么新意,但作者也一一写出来,好像你要去广州了,她要你也品尝一下,她吃过的美味。
广州,也好像成了美食的代名词。惹恼了作者的味蕾,非得把美食一网打尽,并且,还要让读者也记住那些菜名。也是煞费苦心了。
烟花三月,必是要去扬州,要去江南的。毕竟,只有江南,才配得上烟花三月这浪漫的绿和蠢蠢欲动的春。
仍是要吃尽美食,但三月的春天,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樱花开了,李花也开了。所有的花,像奔赴一场巨大的盛会。作者的心,就在江南这一场盛大的演出上。
这美,须得要用最美的文字写出来。
读到这里,特别叹服于作者的如花妙笔,亏她想得出来。也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有了无限春光,像她这样有才情的女子,怎么可能写不出绝美的文章来?
二、听墨读帖品美人,我与青山已有约
第二章是“书画:光阴夜白”,比起第一章的有钱有闲,这一章绝对算得上风雅。
“人与青山已有约”写文徵明,她说,“文征明一生都在追求平淡天真,《林榭煎茶图》,你会看到松间茅屋里有人在煎茶,你甚至能闻到茶香和好日子的味道。”
这样的句子,让人感觉作者真是与文徵明有灵魂的切合。她懂他,也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文徵明的生活,也是雪小禅喜欢的生活。她愿意做他身边的那个人,看落花满径,松影参差。这样,才算活了别人八辈子。
可能,活别人八辈子,是雪小禅一生的得意之处吧,她在“南枝北楠”中的“人间好玩”里也提到:“要大把大把地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样,才能活到别人八辈子。”
“董美人”是《美人董氏墓志铭》的简称。作者由美人董氏写到善画的董其昌,和一位姓董的书法家。
作者本是书画家,所以,写起书画古帖,也是信手拈来,说古道今。围绕着“董美人”写姓董的美人,不管性别,只见金石书卷气。
这一部分,她写颜真卿,写怀素,写董其昌,写苏轼,王羲之等,那些在书法界划过日月山河的书画家才子,几乎都在她笔下活起来。
连寂然无声的墨,也在她笔下,活色生香,动静相宜。所以,她听墨,如古琴。听墨时,心必寂寂,听墨,也像听知己吟唱。
这些文字,读来极美,比作者花费了诸多力气,费尽笔墨所写的美食,更打动人心。也更见作者功底。
三、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第三章,“生活:古淡天真”,依然是极美的文字,极煽情的情绪,激动处,作者时不时要掉下几滴珠泪。我就醉在这些文字里,也想像她一样,成为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她曾在十七八岁的少年时光,一个人背着包,就走了。也曾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到北戴河和白洋淀。后来,一张火车票,或者一张飞机票,她就在花开花落中,在山河无意中,陪着文字,走遍寂寞与孤独,繁荣与茂盛。
她说:“我今儿是一朵花,妖妖地开在了春天里。那满目荒愁里,是一番新天、新地、新喜悦。”
她总是这样喜悦,明朗,又开阔。并且,风情万种,像《青蛇》里,王祖贤和张曼玉所饰演的青蛇和白蛇,摇头摆尾,妖冶魅惑而又古典飘逸。
这一章里,她写“缱绻”这样让人疑惑的文章。初识“缱绻”,是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假借林黛玉之名,填了唐多令,里面有“漂泊已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之句。
我原以为,缱绻这样的词,世人是写不了的。但她竟写得十分缠绵,忧郁而诗意。在她笔下,缱绻,就是这样的词。
四、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雪小禅的散文获得过老舍散文奖、孙犁文学奖等知名大奖,不仅得到了官方的承认,也在读者心中,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然而,正是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便是雪小禅这般让人津津乐道,称颂不已的文章,也有些微不足道的瑕疵,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作者在《海上花》中写到自己到上海去:“打卡‘无味舒食’,房间名字‘松入风’是一个词牌名,美极。”
看似一句平常的话,好似顺手写来,读者可能一眼看过,就无感了。但其实这里有一个错误,宋词里并无“松入风”这样一个词牌,正确的应该是“风入松”.
百度词条解释:风入松,古琴曲,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等。此词兴起于宋,流行于宋。
“松入风”这个词,并非词牌名。
除此而外,还有一处略显不适。
作者在《日月潭》中写道:“‘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费玉清的《月下待杜鹃不来》,不来是境界,等待也是境界。”
读过徐志摩诗的人都知道,《月下待杜鹃不来》是徐志摩所写。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志摩诗全编》,就列有此诗: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
编者在第61页右下角还解释,此诗曾编入《志摩的诗》(年中华书局版)。费玉清是唱歌的,他只是演唱了这首诗所编写的歌曲。
雪小禅的文章,可以说“费玉清演唱的《月下待杜鹃不来》”,不能说“费玉清的《月下待杜鹃不来》”,如果非要说,只能是“徐志摩的《月下待杜鹃不来》”。
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的书,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是在所难免。但让人不舒服的是作者的态度。
作者在《看花帖》中写了许多花,待写到月季时,作者说:“像穿了一身假名牌的女子,还趾高气扬,笑话那些朴素的女子。本来自农村,装成洋气的城里人。”
读到此处,我特别有些不明白,城里人就一定洋气吗?一定有资格嘲笑那些来自农村的人吗?来自农村,就不能和洋气的城里人相提并论吗?也就一定会“装”吗?
东施效颦的故事自古有之,千年之后的今天,作者学富五车,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写在书上,用来嘲笑那些知识和素养、格局都不如洋气的城里人的农村人。
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在彰显着作者的横溢才情,富贵风流和挥洒自如。她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披着风雅颂的外衣,就有资格嘲笑那些土里土气的农村人吗?
她可以不喜欢一枝月季,但农村人又有何辜?透过文字,仍可以看出她高高在上,用一种鄙视的眼光,俯视着那些艰难求生的农村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