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浊漳水注所涉衡水湖等考略
△又北过堂阳县西。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也。长芦水东迳堂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堂水之阳。《穀梁传》曰:水北为阳也。今于故县城南,更无别水,惟是水东出,可以当之。斯水盖包堂水之兼称矣。
堂阳县故城,堂阳县是今新河县的古县名。古有堂水(据《元和郡县志》,堂水即长芦水,今已无考),县治其南,故名。堂阳县始建于汉,治今新河县城关镇。建县之前,春秋为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巨鹿郡。《汉书·功臣表》:高祖十一年正月封孙赤为堂阳襄侯,户八百,九年薨。这是堂阳名之始。前汉堂阳县辖地除今新河县外,还包括今南宫市的西北部,巨鹿县的东北部,威县、广宗县北部部分领地。三国因之,晋不见记载[1]。
旅津渡,冀县有东西旅津二村在城西北六十余里[2]。(备注:按此并经百度地图校验,旅津渡约今衡水市冀州区东、西吕津村一带)
长芦水,自今河北新河县西承古漳水,东北经新河县南、冀县西、衡水市西,复入古漳水。久堙[3]。
长芦水又东迳九门陂,故县也。又东迳扶柳县故城南。世祖建武三十年,封寇恂子楫为侯国。又东屈,北迳信都县故城西,信都郡治也。汉高帝六年置,景帝中二年为广川惠王越国,王莽更为新博,县曰新博亭。光武自蓟至信都是也。明帝永平十五年,更名乐成。安帝延光中改曰安平。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徵碑》,又有《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碑》,青龙三年立。城南有《献文帝南巡碑》,其水城北注,又北迳安阳城东,又北迳武阳城东,《十三州志》曰:扶柳县东北有武阳城,故县也。又北为博广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又北迳下博县故城东,而北流注于衡水也。
九门陂,按注文“长芦水又东迳九门陂,故县也”推析,当与前文九门县故城有渊源。
信都县故城,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
扶柳县故城,西汉初为侯国,吕后封吕平为扶柳侯,后改为县。因有扶泽,泽中多柳故名。属信都国。治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东汉改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废。景明元年()复置。北齐废[4]...
冀州古碑众多,民国《冀县志》载录的古碑达个,其中最早的便有上述郦注所载《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徵碑》、《魏冀州刺吏陈留丁绍碑》、《汉献文帝南巡碑》等不少为金石中罕见者。施蛰存先生认为此处郦注所载《献文帝南巡碑》是错误的,应校正为《文成帝南巡碑》,因为《《魏书·献文帝纪》中未见有献文帝南巡信都,但却有文成帝四幸信都的记载。可惜的是上述碑文今均已亡失。
安阳城,约今衡水市冀州区南、北安阳城村一带。(按《冀县志》安阳城条:考今城西尚有南安阳城北安阳城二村距城八里[6]。)
武阳城,具体不详;按注文所述方位,约博广池(今衡水湖)东南。
博广池,即今衡水湖,俗称“千顷洼”,又叫“千顷洼水库”,湖面75平方公里,仅次于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历史文献记载,衡水湖曾称信都洚、博广池、冀州海子等。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关于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表明,在衡水、冀州、南官、新河、巨鹿、任县、隆尧、宁晋、辛集一带确有一个很大的古湖泊遗迹,古湖长约67公里,后来湖泊渐淤,分成现在的宁晋泊(在宁晋县附近)、大陆泽(在任县附近)和衡水湖[7]。
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单体水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它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等美誉。但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衡水湖湿地景观。
衡水湖的白鹭。
湖面上依稀可见当年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冀衡农场的道道田垄。(上述图片摘自《衡水湖底藏着的秘密》,衡水日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