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保定方言拾趣夹罱子

<

燕子衔泥来筑巢,驾起小船河面摇。

竹篙罱子下水里,卯足力气往上捞。

要问里面有什么?网布打开全是宝。

这是流传在白洋淀水乡的一首“罱子”歌谣,说的是一种水上农事——夹罱(lan)子,白洋淀人读jiānǎnzi。

罱(lǎn),在康熙字典里解释为:夹鱼的工具。新华字典的解释,罱,捕鸟或者捞水草、河泥的工具。罱子,是在两根长的竹篙上绑上编织的网状兜,使网兜形成一个三角形袋子,放入水中,用来夹鱼或者夹河道里的淤泥的农具。之所以叫“夹罱子”,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要运用杠杆原理,两根竹篙作为控制网兜开合的操纵杆,罱子下水时,先将网兜沉入水里,随后张开竹篙用力撑;出水时,再奋力合拢,一篓子的“宝贝”就上岸了。这就是“夹”的过程。

夹罱子

“夹罱子”可是个力气活儿,能夹罱子的都得是壮劳力。一般由两个人来完成,一个人负责撑船,一个人夹。为了显示夹罱子的威武,当地人们还特别加上个“大”字,名为“夹大罱子”。上世纪集体经济组织生产队时,因为夹大罱子是出大力的活儿,挣的工分是其他农活的一倍,甚至更多。

在白洋淀水上,罱子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捕鱼用。这种罱子竹篙下的网兜都是带眼的,罱子从水里提上来,水就都漏出去了,剩下的就是活蹦乱跳的鱼儿了。一般用罱子罱上来的鱼品种比较杂,有鲫鱼、大鲶鱼、大黑鱼,也有小黄鱼、小鲥鲎,还有大小不等的虾。用罱子夹鱼的,都是渔民中的好手。罱子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带着一兜儿的水,很沉,没有足够的力气根本提不上来。同时还要懂得各种鱼的习性,了解鱼在水里的活动规律,手疾眼快,掌握好时机让罱子开合有节有度,方能满载归仓。

夹罱子

夹罱子另一种用途就是夹淤泥,也就是人们说的“夹大罱子”,也叫“夹泥”。把河底的淤泥夹上来,清理河道,给河床洗澡,让出更多的空间,便于鱼儿生长。而这些淤泥又是最好的肥料。每到春天,河边杨柳吐绿,河里的冰解冻,渔民们就要驾着大船夹罱子了。这个季节,芦芽破土,钻出紫色的脑袋等待着基肥营养。壮汉们手持长篙,两腿岔开,从水里捞出夹满泥的大网兜,将几十斤重的淤泥提上岸,倒进船舱,等大船装满,再撑到岸边,将泥卸到苇地里。芦根开始尽情地吸收,进而快速地生长。

随着芦苇地的荒弃,夹泥的罱子已经基本没有了,淀上偶尔还会看到有夹鱼的。

“夹罱子”凝聚着渔民的智慧,显示着白洋淀水上人家对生活的希望,也记录着农事,记载着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

文章来源于《老保定丛书》(第一辑)——《老保定方言拾趣》,作者幽之、马伊凡,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老保定方言拾趣——?夹罱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5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