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道菜,名叫鸡里蹦,为何这道菜
在国内众多的名菜之中,有一道尤为“顽皮”的菜品,它的名字就是“鸡里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的这道菜,现代人却很少再复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华夏美食千千万,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近五千年的岁月沉淀,我们已经将“吃”研究得极为透彻,甚至完全可以傲视全世界。华夏菜系更是种类繁多,如川菜、粤菜、湘菜、东北菜等等,都是国人喜闻乐见的菜系品类,其味道皆是各具特色,令人不禁嘴角流涎。
不过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在国内,还存在一道尤为特殊的菜品,它被厨师称作是“最顽皮的菜”,也是一道最神秘的菜品,它便是著名的“鸡里蹦”。所谓的鸡里蹦,其实就是河虾虾仁与鸡肉的翻炒成品,可是在食客的眼中,它似乎并不惊艳,但在厨师的眼里,却是一道既简单又复杂的菜品。
关于鸡里蹦菜品的由来,其实拥有两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它一直在民间有所流传,甚至已经成为了当地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第一个传说,与康熙皇帝有关。
相传在康熙五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御舟停泊在保定府安州白洋淀郭里口行宫。大学士张廷玉、直隶巡抚赵宏燮等人小心翼翼的侍驾。至黄昏的时候,康熙皇帝准备用御膳,而此次负责制作御膳的厨师,也是保定官府名厨。
厨师此后皇帝不敢怠慢,故此花高价选了一只肥嫩的雏鸡,将其褪毛之后,便加白洋淀新鲜虾仁,佐以槐茂甜面酱,炒制一道菜献上。康熙皇帝纵然品尝过许多山珍海味,可是当他吃了一口之后,便立马竖起大拇指,连呼“好吃”。
据康熙皇帝称,此鸡入口鲜香无比,同时还有河虾的鲜香,可谓是集聚“色香味”为一体,令人感觉到了真正的口齿留香。随即找来厨师询问此菜何名?可是厨师本身就是一个文盲,又初见皇帝异常紧张,故此只能是结结巴巴,随口说道“此菜名为鸡里蹦”。闻听此言,康熙皇帝顿时哈哈大笑,顿觉菜品名字特别贴合百姓生活,同时又增加了菜品的趣味性,果真是一箭双雕,令人拍案叫绝。于是立即夸奖道:“好一个鸡里蹦!鸡、虾为水陆两鲜集萃,此菜有情有景,菜名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的主角也是鸡里蹦。相传郑成功收复宝岛之后,回到营中大肆庆祝,而厨师在为郑成功炒制鸡块时,居然不小心的将几只活虾掉入锅中。也正是如此不经意的小举动,才使得出锅的鸡肉鲜香味美,令人口齿流涎。郑成功举筷尝试了一口,顿时拍案而起,非要大肆犒赏厨师,因为他已经彻底爱上了这道菜。之后,趁着在兴头上,郑成功以活虾为灵感,经此菜命名为鸡里蹦。
谈到这里,可能不少人都对鸡里蹦十分好奇,它究竟是一道怎样的菜品?又为何能从上流社会传入民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正是由于鸡里蹦菜品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只是鸡肉炒虾仁而已。可是您未必知道,也恰恰是如此简单的一道菜,其中却蕴藏着许多巧妙的细节。
首先就是,制作鸡里蹦最主要的食材就是鸡和虾,而两种食材其实并不难得到,可若是寻找新鲜的食材,却是极为难得的。其次便是鸡肉和虾仁的下锅顺序要明确,由于虾仁较鸡肉更嫩,所以在下锅时一定要先下鸡肉,再下虾仁。否则的话,味道肯定会不一样。最后便是翻炒的手法,炒制鸡里蹦,既不能炒得太老,更不可炒制太嫩,唯有适中方能出锅。
随着食材的大量丰富,很多菜系开始依赖调料的多寡,反而并不需要特别高的炒菜功底,味道也不比鸡里蹦差。故此,对炒菜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鸡里蹦,就退出了百姓的厨房,从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真是不知道这是厨师界的遗憾,还是厨师手艺的丢失。
参考资料:《考古故事》黄任著江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