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难忘师生一载情
作者/邓华俊
难忘师生一载情
56年前我走上了神圣的讲台,一只粉笔敲打着知识的琴弦,也书写着师生的灵魂,一笔一划连着师生之情。擦亮学生智慧的双眸,也引领我走上攀登之路。从那时起“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就和我结下了深深情缘。
年学制改革,原来高阳县各乡都有一所高中,稍大点的村都有戴帽初中。(由小学1年级到7年级不出村就初中毕业)年实行“初中摘帽”,各村取消初中,乡取消高中改招初中生。各村初二学生则集中起来成为乡中的首届初中毕业生。
我乡7个村的初二学生湊了一个班,共计23名学生。由于高中校址选在了碱地的大窑上,“大窑上”成了学校的代名词。“大窑上烧不出好砖来。”对于各村凑来的这个班社会上更是称为“杂乱班”、“鸡头魚刺班”。
年9月我当了这个“杂班”的班主任。
我首先和原校班主任老师一一座谈。苏晓杰是这个班里个子较大的学生。他发圆的眼较有神,但从不正眼看人,有时乜斜别人。他原校老师说:“晓杰我行我素,破罐破摔,升小学四年级后从沒交过作业。学生们都知道他是个“蔫头匪”。
我到他家家访,知他住姥姥家。母亲多年有病卧炕,父亲在外地工作,姐姐操持家务。他随便惯了,沒人管也沒人敢管,久而久之成了浪荡公子。
这天上自习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眼邪眯着带有几分警惕地斜视我。似乎在说:“我沒犯错呀”?
我拉过凳孒说:“坐下,头发长了我给你理理。”
多年来我从学生头上掌握了理发技术。今天推子响着,两颗疏远的心似乎在靠近。从他母亲多病父在外工作说起。学生如何孝敬父母,学习成绩是最好地报答。梳子轻柔的梳理,加上温柔地交谈,他先是放松了警惕,后来似乎有点感悟。理完发他主动拿条帚打扫,不仅用正眼看我,还流露出有点儿不好意思的神态。
一周后考英语时我在教室外一转,发现他的坐位空了。我骑车又到他家,她姐说:“上学去了。”我说“沒见他”。他姐领我到他家新盖的房子找。新房子还没安门窗,一进院就看见他在窗台上看书呢。
“你怎么不参加英语考试?”我关心地问。
“英语我怎么也是不会,考也是0分,你教的这科我争取考好点儿。”
啊!他正在复习语文。
多么天真!多么直爽!似乎他在为老师而学!从不交作业的学生能为老师而学也难能可贵了,算有点儿师生之情吧。
82年植树时,又引起了一场风波。他个子大负责挑水。学校只有一台压水机。厨师傅做饭出去二里多地到村里机井拉水。这时压水机咕咚咕咚压不上水来。学生又来报告了,苏晓杰在压水机里放土,不少学生反对他。我到现场一看,晓杰正给同学们解释:“这会儿水是浑了,可一会儿水上来了,就清亮了,就能喝了,关键是先把水斗上来”。
“井深五六米,井管儿里水面儿到压水机龙头儿这一段儿是空的,压水机皮钱儿摩擦老化,咕咚咕咚压半天,空气挤不静,水上不来。放上土,增加了摩擦力,空气挤跑了,水自然上来了”。
同学们听他说,看他压,水还真的上来了。
晓杰讲的还真带点儿物理原理。我当场表扬了他,说他遇事儿动脑子。也许是他上学以来第一次当众受表扬,他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第二天,不知是他家存着的还是自己买的皮钱。下午放学后,他拆下压水机龙头,居然换上了新皮钱。在班会上我又表扬了他,还写了篇文章《压水机引起的风波》。文章编入省编民师课本。
在我眼里,没有坏学生,只有后进生。学生都有脾气性格、个人爱好;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要想思想变,外因促内因。
我领学生们到安新县同口北唐河大桥参观。头一天委托两个学生去侦察探道,晓杰很高兴地承担了任务。
他回来报告说,大桥全长多少多少米?看他很自信的样子,我问他
“有看桥的吗”?他说“没有”。
“那你怎么知道桥这么长”?
他说,“我测量的”。
原来他在车子前轱辘上绑上了手绢儿,边骑边计数。骑了俩个来回,圈数乘以每圈的米数计算出来的。
第二天,全班同学加上四位科任老师兴致勃勃地出发了。中途一个女生的车轱辘不小心扎了,几乎哭了。沒想到的是晓杰带来了胶水、气管、还有木锉、胶皮。他扒开外带很快补好了。我这个当老师的还沒学生考虑地周全。
半年多来我班有了生气:从临县的南冯中学、仼丘的百尺中学、本县的旧城中学,学生陆续转来了。北龙化8个初三毕业生放弃毕业转来重上初三。快升初三时全班达到了44名学生。我荣兴的评为:“省中学模范班主任”。
正是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正是这个“大窑上”蒸蒸日上的时候,一旨调令调我去高庄乡当教导主任。我带着一年的师生情赴任了!
第三年的八月十五晚上,一声熟悉的声音:“邓老师”!一个红领章红帽徽的高大军人来到了院子里。“晓杰”!我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编辑:雄安文学编辑部
图片来自作者作者简介:邓华俊,安新县龙化乡北佛堂村。男,现年75岁。从事教育工作42年,讲坛19年。后任乡教导主任、校长、县进修学校校长、县督导员共计24年。任职期间以论文为主,两篇文章载入省编民师课本。三篇论文载入《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并聘为编委。其间在《保定日报》刋些短文。退休后到唐山暂居。给《唐山晚报》《书刋报》写小论文、散文。两报均获过征文一等奖。今年回老家佛堂村,先后加入高阳县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近期成为安新县作协会员和保定作协会员。前年还被聘为“白洋淀历史研究院”研究员。爱好文学,文笔质朴,满带乡土气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