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大河之畔,济南起步区打造黄河
记者于悦
从全国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明确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对起步区而言,未来突出的优势就是生态。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也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从无到有”过程中,引领的一项创新实践。
坚决落实“四定”原则
保护母亲河长治久安
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都被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而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建设的“实体性”新区,起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
黄河流域,最大威胁是水旱灾害。纵观整个黄河流域中下游,从郑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到普通县城,几乎没有像起步区这样由黄河穿越城区的情况。随着黄河河床逐渐高于两岸,穿城而过便会带来一定的防汛风险。起步区生态保护的关键在黄河,核心在于水,实现拥河而兴、水城共融首先是要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斌介绍,起步区黄河河床高出南岸城区4至6米,是典型的“二级悬河”。“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全流域防洪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堤防加固、滩区治理、防洪建设等工作,济南段防洪工程全面完工,基本形成以堤防、河道整治、分滞洪工程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河床呈逐年下降态势,全力保障了黄河安澜。”黄斌介绍,特别是城区大堤,在年顺利通过了24年来最大洪峰考验,在年更是经受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考验。现在的济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靠近黄河、拥抱黄河。
黄河流域,最大矛盾是水资源短缺。而要在黄河以北新建设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新城,水资源是绕不开的问题。“在新城建设发展中,我们将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黄斌介绍,在水资源供应保障上,起步区将合理利用黄河水、充分利用长江水、应用尽用再生水、保护利用地下水、调蓄利用雨洪水,全面提升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同步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按照“区域适水规划、组团因地节水、单元精细管理”的基本原则,将节水要求全方位、全过程纳入起步区规划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节水示范引领区。
据了解,在全力保障黄河安澜的基础上,起步区将加大黄河生态“脊梁”保护力度,科学划分水源涵养区、水源培育区、合理利用区、生态净化区等,全方位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依托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大寺河等水系,加快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段,打造人河城相协调的生态风貌廊道。同时,创新沿黄空间利用模式,在泺口、鹊山龙湖湿地、百里黄河风景区等形成互动区域,打造一系列以黄河为主题的文体科教及绿色经济设施,让黄河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新去处。
推动城河一体建设
提升黄河沿线城市风貌
今年9月,点缀在黄河岸边的百亩油葵花海,让起步区黄河公园再一次成为网红。一片花海的背后,浓缩着黄河战略下这座新城一年多来的生态之变,也体现出济南从携河发展到“城河一体”发展理念的进化。
而就在近期,首批来起步区过冬的大天鹅,也开始陆续“入住”黄河河畔,为即将到来的起步区冬日增添了别样灵动与美丽。
从油菜花田到大天鹅,可以看到,起步区正在通过打造多个标志性景观节点,来构建黄河景观风貌带,推进黄河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
“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先决条件和重中之重,强力推进生态修复,累计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黄河北生态走廊示范段等生态工程具备景观效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介绍,一年多以来,起步区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3%,PM2.5同比改善4.3%,市控以上河流断面达到水质标准,市民中心等一批高星级绿建项目投入使用,“零碳未来生活社区”等超低能耗技术平台加快布局。
这些变化,与起步区提出的“城河一体”理念密不可分,以水定城、拥河而立、河城一体,从“携河北跨”到“一体发展”,黄河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深深融入到这座新城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任何一座新区或新城而言,生态环境都是必修课。济南起步区所对标的雄安新区,就在白洋淀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建设、植树造林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从年开始,雄安新区就启动了“千年秀林”工程,截至年3月,累计造林45.4万亩、余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未来将营造“出门见绿,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的生态景象。
而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年)》中提到,要加快绿地公园建设,构建以自然公园为基底、综合公园为主体、社区公园为补充的公园建设体系。未来的起步区蓝绿空间占比不少于70%,将充分彰显“城即园林”的特质。
这也意味着,更多像油葵花海一样的特色景观、像黄河公园一样的公共设施将继续增加。随着起步区不断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滨河新城将出现在济南北部。
而有专家也建议,未来,起步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时,除了打造景观节点,还应朝着“生态+产业+文化”的方向发展,“在打造黄河生态景观、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融入黄河文化,让黄河公园不仅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观看风景的地方,而且来了后能感受到浓浓的黄河文化,受到黄河故事、黄河精神的熏陶。”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黄河研究院研究员张彦丽说。
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
为绿水青山提供长久支撑
近年来,随着国家、地方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环保和产业的关系也引发了更多讨论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