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刊全媒体看河北丨雄安,一座千秋之城
碧波荡漾,绿柳拂堤;千年秀林,万木吐绿……一幅宏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座千秋之城正在拔地而起。8月1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全国党刊全媒体看河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雄安新区,采访团一行参观了白洋淀文化苑雁翎队纪念馆、嘎子村、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等。“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走进雄安,采访团一行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欣喜地获悉,经过两年的稳扎稳打,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目前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渐次展开……
采访团成员在雄安新区管委会门前合影。记者张晓明/摄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的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雄安新区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借鉴国际经验,汇聚全球智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目前,雄安新区规划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两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举全省之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先后召开省委九届三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等,定期召开省委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事项和关键问题。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坚持靠前指挥,多次到新区调研指导,在重大问题上敢于担当,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为新区把关定向,推动新区在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智能城市建设、行政审批改革、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市民服务大厅内,一边是巨大的裸眼3D屏幕上播放着未来之城的模样,一边是昔日白洋淀渔民生活场景的再现,古老历史和美好未来交相辉映,令人振奋的壮美画面呈现在眼前……据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新区第一个建筑项目,是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项目属于临时建筑,设计使用期10年,到期后根据新区建设情况确定使用功能或迁移至其他地方进行装配使用。市民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4.24公顷,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服务市民,行政及先期入驻新区的企业提供临时办公、生活场所,同时满足新区规划建设成果展示、政务服务、会议接待和未来低碳智慧城市生活体验等功能需要。建设过程中集成应用世界前沿先进技术,综合运用BIM、CIM技术、海绵城市、被动式建筑、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项新技术,探索形成了国内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区”,打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园区、绿色园区。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
两年来,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一直步履铿锵、昂扬奋进,一刻也不曾停歇。
河北省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动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累计安排余名国内外专家,多支国内外团队,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制形成了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高质量规划体系。已经完成了包括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等“1+4+26”的规划体系,为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推动在京各类事业单位向雄安新区疏解”“引导和支持在京高校、有创新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等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篇。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在九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栽下第一棵树。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
大树成荫、泽被后世。目前,“千年秀林”工程已造林11万亩、植树万株。年,雄安新区将新造林20万亩。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
据介绍,新区设立后,加大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年白洋淀淀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改善效果明显。
白洋淀旅游码头。
据介绍,到年,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启动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先期项目落地,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
到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建设;部分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起步建设,新区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到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和区域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采访团成员参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记者张晓明/摄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记者高宏然张晓明邢剑更
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
党刊读者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