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这场活动很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助力新形势下磁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磁县、热爱家乡,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共磁县县委宣传部、磁县教育体育局、磁县融媒体中心举办了“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演讲比赛。12月17日上午,“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磁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

16位从全县各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参加了演讲比赛。下面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崔府君——崔珏

演讲者:职教中心李金华

现实世界中他是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古代公仆。民间传说中他是惩恶扬善,明辨是非的精神依托。生前,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仙逝后,他为万世景仰,九州大地祠堂不计其数。往事越千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他更活在磁州儿女和每一位崇尚真善美的世人心中,他就是千古仙吏崔府君——崔珏。

唐代贞观十六年(公元年),崔珏任磁州滏阳令。在任期间多施仁德之政,严惩邪恶。据传他生前“昼理阳事”、“夜断阴府”,死后被玉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显灵于唐明皇,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祐二年(),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救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也由磁州兴建至全国各地了。

磁县城府君庙内存有清光绪年间刻印的‘崔府君实录’古书一套,书中‘政绩篇’中录有故事十余篇,真实再现了崔珏作为朝廷命官,恪尽职守,除霸惩奸的感人事迹。

崔府君生前为国鞠躬尽瘁,为民勤政务实。死后,民间对崔府君信奉有加,关于他的传说仍为后世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磁县城内府君庙在鼓楼之侧,为崔府君本庙,从古至今,这里的百姓对府君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恋念之情,故对府君的祭祀也特别重视。每逢朔望诞辰会期,府君出城仪式,无论男女老幼,总会一睹为快,此为县城之重要游览场所和精神寄托之区。

我们人类共有两份最为丰厚的遗产,一份是天然造化的自然神奇,一份是祖先在千百万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古老的中国,神奇的磁州都留下了它们不可磨灭的痕迹。府君文化作为我县独具特色的遗产,彰显了一代代中国人渴望善良人性的精神之本,它向世人展示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崔珏仙逝,留有百字铭言:

无道人之短,无夸己之长。

施人切勿吝,受施慎勿忘。

世态非堪恭,惟仁即纪纲。

隐心而后恸,谤议庸何伤?

勿使名过实,守愚胜所藏。

在德不在显,暧暧而含光。

柔弱身之本,老氏戒刚强。

行藏修大志,悠久业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道亦张。

行行果有短,久久自芬芳。

一首简单不过的《百字铭》,一段真、善、美的人生传奇,一种忧国忧民的远大情怀,一种回响千年的文化符号,千古仙吏崔珏的故事,还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指导教师:邢伟伟

历史的天空——花驼兵工厂

演讲者:崇文学校高子晨

大家好!我是崇文学校高子晨。在我咿呀学语时,爷爷总是坐在台阶上抱着我,跟我讲抗日的故事!爷爷说:“那时候,日本侵略我们,鬼子进村抢走了粮食,杀害了乡亲,占领了土地。昏暗的天空,破碎的山河,灰,是永远的主色!”我抱紧了爷爷,紧张兮兮的问他:“后来呢?”

后来啊,爷爷砸吧了下嘴唇说:“后来山里来了八路军!贾壁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北岔口成立了第一个抗日儿童团!杀鬼子,锄汉奸,全民皆兵,热闹非凡!那年的天空,血色,烈火一样点燃了!”爷爷说到了起劲处,胡子扎在我的脸上也没有发现。“鬼子躲在县城轻易不敢出来,广大的农村和山区都是人民的根据地。在陶泉乡花驼村,有一个天尖上的兵工厂,抗战初期,八路军武器弹药极度匮乏,花驼兵工厂就是在这一时期筹建的。”

爷爷站立起来兴奋的说道:“花驼兵工厂刚刚成立的时候,生产能力较弱,设备和原材料缺乏,面对这些困难,花驼村民站了出来,将间民房腾出来作为车间使用,缺少运输工具,村民就把家里的牲口全部拉出来,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设备跨过坎坷,踏平荆棘,屹立潮头、远眺高峰!正是有了共产党和勇于付出的群众,中国的革命才取得了胜利。你看这山越来越绿了,天越来越蓝了,你的玩具也越来越多了。”我带着好奇心央求爷爷带我一起去参观这神奇的地方,他欣然答应。

太阳越升越高,天空充满了五颜六色!

指导教师:霍晓静

北朝那些事

演讲者:实验学校王中豪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学校的王中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北朝那些事》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参观北朝考古博物馆。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那个“考”字,它和我们现在的“考”字不一样。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字是魏碑“考”字的写法,它源自出土的北朝志文。北朝考古博物馆位于磁县,是国内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是中国北朝考古研究基地。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北朝的那些事。

大家听说过“快刀斩乱麻”的故事吗?它跟北齐第一个皇帝高洋有关。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高欢想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把6个儿子都叫到跟前说:“我这里有一大堆乱麻,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把,你们整理一下,看谁理得又快又好!”比赛开始了,孩子们手忙脚乱地赶紧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再一根根理齐。这种方法太慢了。

二儿子高洋则与众不同。只见他找来一把快刀,把那些相互缠绕的乱麻快速地斩断,然后再加以整理,很快就处理好了。

高洋12岁时,和父亲及几个兄弟一起骑马,父亲突然让一队兵马袭击自己的几个儿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家都吓得惊慌失措。唯有高洋临危不惧,他率人冲过去与“敌人”打了起来。父亲很是惊奇,为高洋竖起大拇指,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果然,武定八年五月,高洋登基称帝,建立北齐政权,成为北齐第一个皇帝。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朝廷内外肃然整齐。每次作战,他总是亲临战场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战功显著,人们称之为“英雄天子”。高洋年轻有为,百姓生活富庶。北齐帝国,成为同陈朝、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强大的一个。

大家知道吗?高洋的墓就在磁县!年,磁县湾漳村北朝大墓壁画出土,专家断定他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陵墓,高洋是兰陵王的叔叔,北朝墓葬群分布于磁县。墓中出土的陶器、青瓷器、玉器、金属器、陶俑等各类随葬品余件,一一陈列在北朝考古博物馆。

让我们走进中国唯一一座北朝考古博物馆:它通过煌煌帝都、巍巍陵寝、泱泱文明3个展厅,沿着古今传承的“一带一路”,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听丝路驼铃,看繁华今朝!欢迎四海宾朋,到“磁”一游,感受如“磁”多娇的无穷魅力!

指导教师:陈树玲

磁县我为你骄傲

演讲者:崇文学校张玉轩

年的金秋,累累硕果。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旅发大会的帷幕降落,整个磁州大地红了,火了。

古老的磁州焕发了生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四方来客,炉峰山、睡美人山、天保寨风景区车水马龙;溢泉湖湿地、开河马头人头攒动。游客们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磁州城也情有独钟,客人们伴游商代文化遗址、北朝考古文化博物馆、直南党史馆、城隍庙大殿,漕运开河马头盛景。街头巷尾,每一个磁县人都成了义务志愿者,热情周到服务。琳琅满目的特色店铺更是生意火爆,创造了磁县生态旅游鼎盛奇迹。

在诸多旅游景点中,我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属中岔口村南的睡美人山仙境。每当春回大地时,这里遍地郁郁葱葱,呈现一派盎然生机。那山,那水,那树,那悦耳的鸟鸣,委实的一副活着的山水美画。夕阳西下,红光渐隐,霞光尚存,逆光而望,此山更恰似一位花季少女覆纱仰卧,香梦酣然,俨然一副睡美人画像。她眉清目秀,秀发飘垂,束腰隆胸,枕山而眠,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令游客们心驰神往。当地盛传,睡美人山是女娲娘娘的化身,睡人美旁边的炉峰山正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山中遍布的五彩奇石、旱地芦苇,还有散落其间的文王庙、妲己庙、娲祖殿、姜子牙云台封神处,历经岁月沧桑,仍在生动诠释着那一神奇的上古传说。

“睡美人”山越看越像、越看越美,特别是云雾盘绕在山腰时,总会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我热爱的家乡,这就是旅游盛世的磁县,这就是有着神话传说的睡美人仙地——磁县。

我是磁县的孩子,我爱磁县的山水风光。我爱磁县的历史文化,我更爱磁县勤劳而善良的劳动人民。

磁县——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指导教师:李文霞

我爱这片红色的土地

演讲者:乐善学校曹雅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乐善学校五年级学生曹雅菲,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这片红色的土地》。

磁县,这片红色热土,山有故事,河有传奇。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历史积淀的红色精神,不仅是磁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蕴藏着巨大能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磁县人民奋勇向前!

磁县是直南革命的策源地,是刘少奇、王维纲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第一个共产党员王子清,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中共县委、第一个共青团组织”等九个第一都诞生在这块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的热土上。

年12月入党的磁县第一名党员王子清,组织领导的农协会反贪污清算运动、反奉军、反“插耧应差”、“五一暴动”、“小车社罢工”等一系列农民运动,给反动军阀、封建官僚、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离家外出革命时他对家人说:“不要找我,也不用写信,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了!”

我的老家在奔腾的滏河水边——甘草营。九十年前,直南革命先驱王子清、唐寿山、吕鸿安等英雄们,在甘草营村领导了磁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抗捐抗税斗争——反“插耧应差”运动。

“插耧应差”是地主、豪绅和伪政府沆瀣一气、巧立名目想出的敲榨农民的一个招数,意思就是谁种地谁出差,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切差役归农民,地主净收租不出差。饱受徭役兵匪之苦的农民,被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为抵制差役,年冬,中共磁县县委派王子清、唐寿山、常钧、吕鸿安等人,以甘草营村为中心,组织八里铺、黄官营等方圆二十里的村农民协会,与地主和官府进行斗争,并与前来镇压的巡警展开搏斗,夺取枪支35支、马5匹,抓获巡警5名,并组织召开多人的群众集会,抗议和反击暴行,迫使国民党磁县政府答应佃农的合理要求,反“插耧应差”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老农结团体,就有吃的米;老农大联合,就有吃的馍;老农不结团,饿死也枉然。”年前后,在磁县甘草营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歌谣的内容表现出广大群众把共产党看成是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和救命恩人。

今年的旅发大会,反“插耧应差”运动雕塑格外引人瞩目。这是把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点“子清湾”。“子”寓示着磁县一代代莘莘学子和五十万磁州儿女永远继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清”又蕴含着绿水青山、一股清流、清正廉洁之意,也祝福平方公里的磁州大地风清气正、天朗气清。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缅怀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我们要将革命先烈的精神融入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精神在磁州大地代代相传!当祖国需要我时,我也要大声喊出:“我来!我行!让我上”!

指导教师:王莉莉

跃峰渠:人间天河为跃峰

演讲者:磁县第一中学连晴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磁县第一中学的连晴晴,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间天河---跃峰渠的故事。“溢泉天宝,如磁多娇”,这是飘扬在磁县街道两旁迎接旅发大会的宣传语。作为年邯郸市第五届旅发大会的举办地---磁县,真正惊艳了宾朋眼球的,最涤荡人心的,当属磁县白土镇张二庄的险峰渡槽了。

位于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东南的险峰渡槽,飞跨西部山区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如一座峡谷飞虹,依然保持着“单拱跨度亚洲之最”的美誉。它是磁县跃峰渠水利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新中国邯邢工业基地的建设,为了解决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河北省邯郸市决定举全市之力,自力更生,展开一场战天斗地的浩大工程——跃峰渠引水工程。

跃峰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太行山区,始建于年春,于年建成通水。全长.98公里,穿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共有各种建筑物多个,其中横跨在高家脑和跑马山之间的险峰渡槽主拱跨长米,高28.7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年正月,工农商学兵十万修渠大军齐出动,按团营连排班军事化编制,在西起涉县,东至京广铁路,南起漳河,跨越滏水至洺河,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摆开了劈山引水的战场。在缺水少电,又没有专业机械的情况下,工人们采用了集中大会战的方式,靠着最原始的钢钎铁锤进行施工,劈山工天不亮就已号子阵阵,没有灯,就用手电和自制的“萝卜灯”照明。当时施工的人数达12万人,号称十万大军战太行。一位外国将军曾来到跃峰渠建设工地参观,面对这样的壮观场面,他感慨地说:“我见过千军万马的士兵冲锋陷阵,却没见过十万民工的冲锋陷阵,太了不起了!”

经过民众们一年多的艰苦奋战,跃峰渠渠道主体已初具规模,就在队伍解决了隧洞施工等重大难题,准备高歌猛进时,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在距离十里洞十多里外的高家垴和跑马山之间,一处断崖挡住了修渠队伍的前路,工程至此无法前行。如果绕开这里,不但要额外增加经费,还会耽误整个工期。两崖间相隔多米,山体最矮处距离地面也有30多米。没有大量石材,没有大型吊装设备。施工队只能靠群众的智慧和以前的成功经验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勘探判定,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建一座大型的单孔砌石渡槽,用跨山的渡槽来取代绕山渠道,险峰渡槽就此诞生。

其实跃峰渠的故事,就是奋战在跃峰渠的无数跃峰人的故事,他们的命运注定与这场浩大的工程连在一起。韩付学,号称“跃峰渠上的老愚公”,当年修渠时他已72岁了。但他干起活来不服老,和年轻人比着干。工地倒两班,他总是连两班。一天晚上,他抢着和青年突击队一块运沙、备料、捣浆,一连干了4个小时。年轻人们都劝他‘您休息去吧’,但他仍旧身体力行,始终坚守在修渠的最前线。卢考廷,也是一位普通农民。年,他的父亲在修渠时光荣牺牲。但他说“一个倒下了,剩下的还要接着上,接着干”。七五年,他的大儿子在参加跃峰渠建设时,因隧洞塌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强忍住自己的泪水,坚定地说“接着干,我们就一定能赢!”他把抚恤金全部交到队上,第二天就又把二儿子送到了工地,继续为跃峰渠奉献那份独属他们卢家人的力量。几个月后,跃峰渠完工了,卢考廷一家被光荣地命名为“修渠光荣之家”。时间过去了45年,将近半个世纪,但是这些感人的故事仍旧被历史珍藏,被世人永记。人易逝,渠中流水却永远年轻。今天,当我们参观跃峰渠,会看到石墙上一座座当时人们留下的碑记。它们存留至今,见证了一代跃峰人的激情岁月。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找到每一位建渠的英雄,但是那条坚固的渠道就是最好的标记,渠水一路流过,就是唱给他们最美的赞歌。

时至今日,跃峰渠已经为人民造福了45年,“只要太行不动,跃峰渠就一定会岿然不动。”沿线的人民感动地说道。有些壮举,刺破绵长的岁月,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有些奇迹,穿越蜿蜒的山脉,在今天恩泽一方。虽然建渠的历史不能重演,但跃峰渠精神却犹如跃峰渠中的水绵延流长,流进了每一个磁州人的心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磁州人不断前进。

一个建筑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独具一种精神。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将继续秉承老一辈跃峰渠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的精神,勇担当,敢作为。不论将来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将携手,书写新时代的跃峰渠故事,创造出新时代更多的磁州奇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李秀芳

刘少奇三上白龙庙

演讲者:都党中学索彦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都党中学八年级的索彦峰,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刘少奇三上白龙庙》的故事。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他为我们的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中华儿女,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磁州儿女奋勇前进。

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刘少奇曾在磁县白龙庙地区开展了一场工人革命运动,这是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

年深秋,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到六河沟煤矿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刘少奇的住处就安排到了白龙庙周边的贫农家中,白龙庙院内的厢房就成了刘少奇和工人领袖开会议事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正式成立了六河沟煤矿党支部,召开了六河沟煤矿工会第一次会议,这里也成为工人罢工斗争的指挥部和根据地,白龙庙一带多处都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刘少奇当年在白龙庙一带开展工作时,引经据典,结合历史,深入浅出地联系民间趣话鼓励大家。刘少奇初到白龙庙时,工人群众谁都不信,罢工能改变命运?刘少奇不断给群众们壮胆,为广大工友鼓气:“同志们,不要害怕,不要怀疑革命,我们一定能胜利,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我们一定能胜利,我们的事业一定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像老槐树一样健康长寿。”于是他找来一棵手指粗细、两米多高的槐树苗亲自栽种。现在,这棵小槐树,已长成3尺多粗、10多米高的老槐树了,村里的老年人都亲切的称其为“少奇槐”。它不仅记载了厚重的历史,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峥嵘岁月。

年冬,刘少奇以中央总工会特派员的身份第二次来到白龙庙,指挥六河沟煤矿工人运动。他领导工人在白龙庙内召开了党组织会议,研究部署工人罢工运动。这起工人运动,目标明确,斗志坚强,声势浩大,震撼了中原大地,使得六河沟煤矿万人大罢工取得了初步胜利,建立起了工人阶级革命的历史丰碑。

年,在抗战最严酷的岁月,刘少奇第三次来到白龙庙,召开了周边的地下党组织会议,一方面听取了地方党组织的汇报,一方面又吸收了20多名党员入党。从此,白龙庙地区抗日游击斗争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刘少奇与当地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仅和工友们同吃、同住,而且还经常帮助工友们学习和劳动。白龙庙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刘少奇的故事。在解放后,六河沟煤矿矿工索富民“斗胆”给当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写了一封信,“刘弟您好,嫂子有病,家里困难,请设法帮助。”这封信在当地引起了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