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散文、现代诗歌等,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现代诗歌类似于其他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
1.从诗歌选篇来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在年山东新高考样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选了一首辛笛的浪漫色彩的抒情诗《刈禾女之歌》作为现代诗歌命题材料。
2.从题型来看,与其他文学类文本阅读相同,也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分别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观题的考查类似于古代诗歌。另外,北京卷(年微写作)和天津卷(年点评小诗)都以不同的形式来考查现代诗歌,所以在一轮的复习中要全方位备考。
(一)基本概念
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诗歌饱含情感和想象,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二)基本类型
1.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类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2.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的规定。
(2)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三)常见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1.20世纪初: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2.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3.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4.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5.20世纪70年代:朦胧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6.20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7.20世纪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8.21世纪初:窗诗派、泰戈尔体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边缘诗派、春草派诗歌、90后诗人、素颜派诗人、流萤诗派。
(四)基本特征
现代诗歌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有着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以及形式的自由性。它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五)鉴赏要素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歌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2.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3.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修辞、描写和结构脉络等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可参考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
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作为考生,我们可能没有现成的背景资料可循,但我们可以尽量从卷面上有限的注释中获取一些信息,以帮助我们理解。
2.慢慢品诗,读懂每句
要读懂一首诗,先要读懂每句诗,从每句诗到每节诗再到整首诗。反过来,从整首诗来看每句诗,就会加深理解。读的时候,要从诗句的表面意思入手,去领悟诗句真正的意思。我们特别要注意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表达作用的词句,把握它们的意义。
3.咀嚼语言,把握形象
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咀嚼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美,二是从语言中把握诗中的形象。
4.体味意境,领悟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现代诗歌同样如此,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想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而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所以体味意境必须先领悟意象。由“象”到“境”,都是可观的,关键是要捕捉“象”和“境”里面蕴含的“意”,这就需要我们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5.分析艺术,鉴赏手法
鉴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也很丰富。有词语选用、句式选用方面的,有章法、结构方面的,有角度和人称方面的,有艺术技巧方面的,有修辞手法方面的,等等。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典型例题
(·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还给我
严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你还给我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没有房间也要一扇门,即使雄鸡被吃掉也要鸡的骨头,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B.牧歌被录在磁带上,就变成了“你”赚钱的工具,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C.“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既表明了作者对与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也暗含了作者对失去亲情的痛惜。
D.如果爱的空间被污染了,作者希望通过“环保”治理改善,含蓄地表现出对纯洁的爱的执着追求。
2.鉴赏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3.“还给我”是这首诗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作者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1.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A.“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表述错误,在“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几句中,作者对自己的要求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并非“荒唐的要求”。从情感上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以及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的渴望,而非“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2.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显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和深沉的情感旋律。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如“门”“雄鸡”“笛子”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诗人展开丰富联想,运用了排比等多种手法,如诗中写道“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请还给我……哪怕……”,这些手法的运用,显现出诗人清晰的思维脉络,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等问题的思考,情感深沉感人。
3.①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②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
③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④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
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⑥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世界。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由“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还给我”的是“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由“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也请把骨头还给我”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还给我”的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由“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也请把笛子还给我”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还给我”的是“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由“请还给我,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还给我”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
由“请还给我爱的空间,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还给我”的是“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由“请还给我整个地球,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也请你还给我”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还给我”的是“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世界”。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各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镶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镶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一定城市与乡野对比的意味。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涯的午后
食指
冬天的太阳已缓缓西沉,
但温暖如旧,更加宜人,
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
谁去想大半生的辛勤和郁闷。
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
天边已渐渐涌上了厚厚的阴云,
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
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
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
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
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
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
自甘淡薄,耐得住寂寞
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
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
荒野上留下了诗人的孤坟
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
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
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
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既描写出冬日午后太阳西斜的自然之景,又含有深层的象征之意。
B.“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的感慨和如今成就的欣慰。
C.“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一个“又”字暗示出诗人生命中曾不止一次经历坎坷。
D.“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表达出诗人已到中年却还只能过着清贫生活的悲哀。
2.如何理解“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
3.诗歌中“生涯的午后”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一、1.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鉴赏能力。D.“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误。“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把诗人对人类故乡那种翘首远望之状和内心渴望之情,含蓄而传神地暗示了出来。然而作者对此只能心向往而无法身赴之。
2.B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错误。整句话抓住“摇”“生长”分析,都是从动的角度来写的,并没有静态描写。
3.“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主要从炼字的角度考查。本题需要分别理解“空”“满”的内涵。
结合“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等分析,“空”主要指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
结合“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等分析,“满”指对在斧头镰刀指挥下,勤奋收获的满足和愉悦。
二、1.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已到中年却还只能过着清贫生活的悲哀”错,“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表达出诗人在清贫生活中的坚守。
2.①诗人创作出大量作品,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②诗人甘守清贫,自甘淡泊,因不被理解而孤独。③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境况的孤身作战,苦涩与悲壮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结合“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可知,是指诗人创作出大量作品,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就是收获的精神食粮。
“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结合前文“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可见,人们都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只有诗人甘守清贫,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说明诗人无人理解,因此诗人说是“孤坟”。诗人一生不被人理解,充满孤独寂寞之情,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体现出诗人面对这种境况的振奋,孤身作战,苦涩又悲壮。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却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只能在荒野上留下自己的孤坟的苦涩和悲壮之情。
3.①喻指后半生的开端;②诗人总结前半生的收获,并对后半生如何度过进行思考;③午后还没有到日落的时辰,依然有对生活和创作的热情与希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根据“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可知“生涯的午后”喻指后半生的开端。
根据“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都闷”“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生涯的午后”是诗人在总结前半生的收获,并对后半生进行思考。
根据诗中“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颗心还没有死”“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现在是“生涯的午后”,诗人是在说现在还不是自己人生完结的时候,还要继续“甘于淡泊,耐得住寂寞”“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依然有对生活和创作的热情与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