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雄安科技力量,振兴白洋淀芦苇产业

摄影:赵瑞光

“苇”是白洋淀人给芦苇起的小名,芦苇勾勒的风景很美,可在当地人心里苇同竹、棉、麻等一样,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没有耕种的田地,白洋淀一代又一代人,在十二万亩芦苇的自然繁殖和人工选择、培植下,形成白皮栽苇、正草、横草、大尖苇、疙瘩缨、黄瓤苇、假皮黄瓤、白毛子、老婆草等10余种。开创出以席为主,箔、篓、栏、帘、等为辅的传统白洋淀苇编产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用芦苇闯出“软黄金”的硬实力;用芦苇打造出“金圈头、银淀头、铁打的采蒲台”的财富排行榜......

进入本世纪,白洋淀苇编同很多传统工艺一样,面临着淘汰,无使用价值的尴尬境地。芦苇产业迅速萎缩,给白洋淀及周边地区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白洋淀人选择直接放弃几百年芦苇养家的生活模式。中国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十年代中期,是苇编产品价值最高时期。四八尺的苇席,价格为15元;九尺出口箔,价格为20元。二十年后,国家经济大发展,雄安新区成立等。大宗商品大幅升值,人民的购买力提高。白洋淀苇编价值却下跌,贬值:四八尺苇席,价格为20元。九尺出口箔,价格不变,苇箔辅助的竹竿、绳子等价格上调。没落的传统芦苇产业,让很多富裕的白洋淀村庄经济陷入低迷。

在很长的时间内,白洋淀芦苇产业无深化、转型,12万苇地无人打理逐渐沦为野草。如此庞大的芦苇资源,社会各界人士也在改变白洋淀芦苇的产业结构。现在,芦苇画在全国兴起,作为河北省的特产代表在上海世博会展览。只是芦苇画进入门槛高,芦苇使用率低,对发展白洋淀芦苇产业只是冰山一角。在芦苇产业阵痛期,辽宁盘锦同样作为中国的芦苇主产区,当地人民开发“芦苇汁饮品”,在芦苇产业调整上有值得白洋淀借鉴的地方。

芦苇作为白洋淀分布最广的资源,如何在席、箔等传统手工业淘汰下,如何找到平衡点,几乎每一名白洋淀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

一、白洋淀芦苇叶包装。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在不同的地域所用粽叶材料不同。而白洋淀芦苇叶是最优秀的粽叶之一。近几年,粽叶不愁销路,价格可观。但是,在白洋淀本地劈苇叶的利与弊两极分化。芦苇是白洋淀水质的净化器,同时也是当地人承包到户的铁杆庄稼。青藏高原地区冬虫夏草,当地牧民能采。芦苇叶为什么不能成为当地人可利用资源?芦苇粽叶的采摘,可由专家制定采摘标准,合理施肥,除草杀虫,提高芦苇叶饱满度和品质。把白洋淀芦苇粽叶打造成产业。

二、白洋淀传统苇编工艺升级。芦苇是集工艺、装饰装修等集一身的材料。在北京、保定等城市的一些店铺,用芦苇帘做成隔断、屏风等,席、箔取代化学内墙漆,敷贴在墙上等,芦苇主打的装修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新兴装修材料,值得推广。

三、雄安新区的成立,主打科技和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竞争力。”随着这一局面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雄安力量,继传统苇编后,白洋淀十二万芦苇利用价值最大化。新的芦苇产品出现,再次振兴当地经济,创造第二个芦苇财富价值。

白洋淀是很美的湖,不单单是一个大花园,同时也是日进百金的聚宝盆。在风景这边独好的同时,靠白洋淀资源带动当地人致富,是必须的。

水乡的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