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探访雄安新区你好,白洋淀环球网
这是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的实地采访。
家住白洋淀小张庄的村民张贺来做梦也没有想到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正在上演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的‘千年大计’火了白洋淀。来这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看雄安新区什么样儿,”张笑盈盈地说道。
几个世纪以来,这片被誉为“华北之肾”的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以其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这里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站在河岸边似乎还能感受到抗战时期淀上那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水上飞将军”雁翎队的机智勇猛。
白洋淀芦苇荡
白洋淀景区工作人员说暑期高峰,景区周末可接待游客多达4万人
未来几十年,这片土地将会被打造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大型企业、科技园区、学校、医院都将落座,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随着雄安新区的问世,白洋淀的环境治理问题又被推至焦点。
改革开放以后,淀区经济大发展,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不断增多,污水排放也随之增多,加之气候原因造成上游水量减少,白洋淀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当地政府开启了长达四十年的治理之路。
记者近日实地探访白洋淀发现,目前白洋淀主体湖中心水质良好,水量丰沛,当地居民驾驶保洁船正打捞水面垃圾。但深入湖淀,水变得相对混浊,部分水面也被繁茂的水草覆盖。
白洋淀芦蒲水草覆盖水面
“四月以后附近的一些服装和制鞋工厂陆续被关停,”张贺来说。服装和制鞋是白洋淀主体水域所在的安新县的支柱产业。
为了保证白洋淀充沛的水量,水利部门每年都组织上游的王快、西大洋、安各庄三座水库放水济淀,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5日上午8点开始,西大洋水库给保定市区和白洋淀输水,补水期为两个月。
“生活垃圾和附近工厂污水排放是污染白洋淀水域的主要原因,有机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河淀水富营养化严重。此外,白洋淀水糜较多,水也不深,遇到大风天,风一吹水底沉淀物会上浮水面,”业内专家白鸥告诉记者。
关停工厂不是解决白洋淀环境污染的根本办法,相关部门在加强治理的同时也应当引导企业实现排放达标,白说。
白洋淀水域环境的治理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部门也全力以赴助力白洋淀重新焕发生机。
据保定市政府消息,今年以来,保定市围绕白洋淀水生态环境优化和提升,深入开展了清理河道、封堵入河排污口、禁止非法采砂等工作,有效改善了白洋淀上游河道面貌和水质环境。截至目前,共封堵入河排污口个,清理淀区水面垃圾64万立方米、上游河道内及两侧生活垃圾万立方米。
游客泛舟白洋淀
当地政府积极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措施使得一些污染企业不得不关停整改。专家表示,央企陆续入驻雄安新区会促进对当地劳务用工的需求,进而缓解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记者,对于居民安置,国内本身原有的安置经验比较成熟,雄安新区也能够妥善处理相关安置问题,后续包括积极落实农地入市、给予部分农业人口城镇户口和相关福利等都是必要的。甚至可以结合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导向,适当给予一些集体建设用地更灵活的用地模式,以给相应的居民更多的福利,甚至积极提供就业机会。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举行的雄安新区就业培训暨劳务用工对接会上,容城县收集到18家大型企业的用工岗位信息6.2万条,其中中国铁建计划在雄安新区招收名建筑工人。经过接洽,中国铁建房山桥梁有限公司率先向容城县政府提供了30个劳务岗位的订单,这是雄安新区的首个劳务输出项目。
央企助力新区建设
雄安新区管委会临时办公地所在的容城县奥威路现在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央企大街。
从4月1日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至今已经过去5个月,许多央企、国企和各类民营企业纷纷落地雄安,据记者观察,大约有30多家央企、国企在奥威路挂牌设立办公室。但几乎所有办公室目前都没有营业,一些办公室大门紧闭,看不到工作人员;有一部分公司大门虚掩,里面有三两个工人,正处在装修筹备阶段。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前期进驻的企业多数为基建类工程企业,比如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
在进驻雄安的企业中,也有不少电力类的企业,如中国大唐、中核工业、中国电建、中国水电六局、国家电投等。另外中煤建设、中国通建一局、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等央企国企也在容城县设立规模不等的办公室。
其中,中国交建的办公区是一个独立的五层办公楼,位于奥威路容城县政府对面。“中交建租的办公楼以前是红珊瑚酒店,据说三年租金大约万元,”在奥威路上经营一家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
“央企在容城租赁的商业类房屋以前都是饭店、宾馆和服装店等商铺。一个当地服装店一年也不会盈利那么多钱,比租金收益差远了,”超市店主说。
记者走访容城县也发现,很多商铺的门口都贴着招租启示。
根据雄安新区管委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