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不建高楼大厦,国家为何选择雄安从雄安
年9月29日,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理会主任陈刚表示,目前新区城市建设,坚决不建高楼大厦,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墙。自从国家宣布建立雄安新区开始,雄安的消息就一直在大家的手机霸屏。那这个作为国家千年大计的地方,其究竟有什么神秘的历史渊源,让其在万公顷的神州大地脱颖而出?
其实,作为元明清三代京都的腹中之地,雄安新区是联系北京、天津、河北的中心枢纽位置。历史上雄安三县的地理位置,沿革,建制很早就体现着其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多方面的战略优势。
1、雄安新区是河北的古文化走廊
上古雄安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深刻地影响着这一地区人类的生息,繁衍和发展。地质时代的太行山东麓二级台地的形成,以及东部大小硅淀组成的古白洋淀原始形态,奠定了新石器时代保定地区定居聚落形成和分布模式,是雄安三县先民在保留原有文化传统和区域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接受来自燕山的文化渗透。另外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在雄安不断交流碰撞,其开放、吸纳和交融的河北古文化走廊特征十分突出。我们知道文化对经济是有反作用的,优秀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雄安新区扼南北咽喉,辐射远及东北和关中
从横向来看,这一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晋,燕齐,燕赵必争和分界之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抵御和招降匈奴等游牧民资的可靠后方。北宋时期,雄安三县更是位当北部边境的战略之地,处在抗辽的前线,以白沟为界,利用白洋淀水域和平原区地下栈道,建立水长城和地下长城相结合的工事来抵御辽军的南下来犯。
从纵向来看,这一地区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宋人启奏云“雄州河北咽喉”,三国时期影响历史走势的袁绍灭公孙瓒,奠定河北霸主之战也发生在此。明代的“靖难之役”前期的主战场也发生在此。另外连接雄安三县的华北最大淡水湖白洋淀,以及上下游众多的自然地质盆地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屏障。这对未来雄安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3、雄安是宋元明清以来的经济枢纽和文化重镇
雄安三县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北宋景德元年(),宋辽订立“檀渊之盟”,结束长达30多年的战争。双方以易水,白沟为界,互开商榷,为边贸场所。通过榷场的商业贸易,促进了雄安地区契丹与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催生了延绵至今的的白沟市场。明代“靖难之役”后,雄县成为连接北京至南京之间的官吏往返,商品货物运销的重要交通枢纽,南可到达经济发达的松江,浙江地区。雄安三县历史上的经济贸易传统,为今后的雄安新区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
因此千年大计,终选雄安是有它的历史因素在里面的。正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雄安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