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处处洋溢科技范儿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大地回春,从白洋淀畔到千年秀林,绿色正渐渐成为雄安新区的主色调。在容东片区体育公园内,高低起伏的绿丘之下掩映着一座千伏变电站——剧村站。剧村站一头连接着张雄特高压,一头连接着容东安置区,为数万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实现了用张北的风点亮雄安的灯,用坝上的光照亮新区的房。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提到“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据介绍,国网河北电力持续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在积极引入区外绿色电力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垃圾)发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推广储能应用布局,探索智能微电网建设,绿色电网在雄安新区正越扩越大。

“到年,雄安新区电网主要指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首个全时段%清洁电能供应的城市电网。”日前,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规划设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编制的《雄安新区电力专项规划》,到年,雄安新区全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超过50%。本地风、光、生物质、地热等各类清洁能源%消纳,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半径小于1公里,将成为世界首个电力线路全部入地城市。

剧村变电站从规划到竣工全过程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字管控全景洞察、施工环节全息感知、业务协同全程联动;所有材料采用工厂化加工,运输至现场后直接安装,实现全过程零加工和焊接废气全回收,现场做到零加工、零影响;以A+类技术规范书为基础,选用全球范围内最安全可靠、环保节能低碳的设备……

项目建成后,剧村变电站将实现“六个一”:一是国内首个绿色星级变电站;二是国内首个箱型梁柱结构的变电站,主体结构梁柱采用箱型截面,具有刚度大抵抗地震作用力强的优点;三是国内首个最高标准的装配式变电站,选取中、美、欧标准条款中最高值作为目标值;四是国内首个全综合管廊出线的变电站,所有进出线全部采用电缆,并通过站内暗埋的电缆隧道接入站外市政综合管廊中;五是国内首个与市政规划同步的变电站,使得变电站与城市公园融为一体;六是国内首个采用可开启外墙的变电站,保证了建筑整体外观效果,同时可避免后期主变检修时拆除外墙。

变电站内建设的“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建成了国内首家“碳监测平台”,通过“以电测碳”,实现全行业全口径碳排放在线监测,可实现对河北省63个主要行业碳排放的分钟级监测,工业监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生产生活监测准确率初步达到75%以上。

近年来,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打造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双碳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像剧村变电站这样的工程还有很多,为雄安新区成为世界一流绿电城市保驾护航。

王家寨是白洋淀唯一一个不通陆路的纯水区村,由1个主岛和17个卫星岛组成,现有居民余户,风景秀丽,素有“淀中翡翠”美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这里有个远近闻名的绿色智能微网,正是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建成的。这个智能微网基于“清洁取暖,绿色用能”的原则实施“煤改电”工程,通过建设光伏、风机、储能和微网控制系统,搭建村级、邻里级、家庭级3级微网,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分布式能源消纳率两个%,年均替代电量万千瓦时,减碳约0吨。目前已成功完成全国首个村级储能群离网试验,全村最长可连续离网运行38小时,邻里级微网天不间断供电。

“水滴上的明珠”——雄安高铁站站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由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和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该项目在站房屋顶两侧铺设1.77万块、4.2万平方米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总装机容量6兆瓦,年12月25日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可为雄安高铁站提供万度清洁电力,年节约标煤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相当于植树12公顷。

会“呼吸”的房子:比普通建筑节能超七成

位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西侧5号门对面,P2、P3停车场之间绿地内有一栋特殊的建筑——超低能耗被动房,建筑面积.2平方米,由中交一公局九公司建造,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推动了雄安新区绿色宜居新城区建设,打造了全国绿色超低能耗建筑应用的示范样板工程,超低能耗被动房因为其独特的绿色节能设计,也被形象地称为“绿色魔盒”。

“房屋具有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的特点,让你在寒夜里也能感觉四季如春。”项目负责人肖克霖介绍,被动房项目开创性的将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应用到装配式集成房屋设计中,为全国首例。

据介绍,被动房的设计完全符合“环保、绿色、快速”的雄安理念,为此,项目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最终将被动房和装配式的创新性结合,真正全方面地实现建筑的低污染、低成本、低能耗。

年1月,被动房作为“雄安之春”书画展的分展厅,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雄安市民前来参观,他们一致感慨:“简直难以相信,会有这样一栋房子,既没有暖气也不用空调,却依然可以保持室内四季如春。如果能保持好室内的卫生,连蚊虫都不会有。”

住在这样一个会“呼吸”的房子里,就像住进一个密闭“保温瓶”中。普通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一般10厘米厚,而这种建筑则采用了高性能围护墙板,内含50毫米空气隔热层及毫米厚A级岩棉板,通过围护结构的设计优化,使建筑拥有高质量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达到节能和舒适的目的。不仅“穿厚”,还得“捂严”。如果将墙体比作“保温瓶”的话,那么门窗就像房子的“瓶塞”,6级水密、8级气密性的高性能被动式门窗和铝包木三层双中空Low—e玻璃,让室内声音始终保持在30—40分贝的舒适音量区间,就算室外噪音再怎么嘈杂,也能让人“两耳不闻窗外事”。

“高效回收新风系统类似于人的‘肺部’,通过对空气的过滤、除杂、加湿,将纯净湿润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室内,再将呼出的污浊空气排出。”项目党支部书记何海忠介绍,房子的每一次“呼吸”都来自新风系统的把控,对比传统调节冷热湿度的暖气、空调,新风系统的耗能相对减少,但功能却高出4到5倍。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目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规划,未来雄安新区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绿色宜居新城区。被动房秉承“恒温”“恒湿”“恒洁”“恒静”“恒氧”的五恒理念,超低能耗、低排放的建设标准,无需再单独安装供暖制冷、加湿隔音等设施。据测算,超低能耗被动房比普通的建筑节能70%到90%。“不光绿色节能,用这种新技术建造一栋房屋只需要20天,而传统的房屋施工则需要3个月。”肖克霖告诉记者,虽然施工时间缩短了,但是房屋的质量、抗震系数等指标却完全符合标准。

隐藏在街角公园下的“能源心脏”

在京雄城际雄安站西南侧一座街角公园的地下,隐藏着一个“能源心脏”。这就是雄安新区首个全地下智慧能源站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供热(冷)1号能源站。

投运一年多来,这座全部采用清洁能源的能源站,已在两个供暖季保证了高铁站片区万平方米内的单位、居民用热(冷)需求。

作为确保雄安站年年底开通的重要项目,当年4月进场施工后,项目团队需要在不到7个月的工期内完成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技术人员大胆提议取消传统的混凝土梁系满堂支撑体系,改在项目现场建设平方米的钢结构支撑平台。经过项目部反复讨论,会同设计、施工、监理、运营代建各方反复论证,新方案获一致通过,既不影响上方锅炉房屋顶施工,也不妨碍下方锅炉吊装,最终使工期提前了近30天。

中建安装集团1号能源站项目负责人王军盛介绍,能源站地下分为两层,局部有夹层,建筑基底至地面约21米。从地面上看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街角公园,实际上,能源站所有设施设备、智能控制装置、电线电缆等全部置于地下空间,整体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能源站的地面出入口靠近城市道路布置,在保证交通方便的同时,争取到了更大的中心绿地。”王军盛说,能源站对出入口、通风井、泄爆口集中整合并尽量靠近道路布置,以保证场地中间设置集中绿地。能源站四周不设置围墙,设置有地下观光管廊,游客可入内观看能源站设备及运维情况。

1号能源站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因技术,与简单直接燃烧的方式相比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利用价值,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由于建设在用户附近,燃气冷热电联供不但能获得传统供热方式40%左右的发电效率,还能将中温废热回收利用供冷、供热,其综合能源利用率超70%。

“供热(冷)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以天然气作为供能保障能源,充分利用浅层地热,因地制宜利用绿电、余热等可再生能源和可利用能源。”王军盛说,项目构建起了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供能格局,保障供能安全,实现能源结构的最优化匹配。

1号能源站还充分按照数字化建设要求,搭建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物联服务支撑平台、高铁站片区供热(冷)项目BIM模型、能源分析系统、智慧供能监控平台系统、热(冷)智慧运维系统等多种平台,打造智慧雄安在能源应用方面的范本。

其中,能源分析系统可将生产经营数据、生产运行实时及累计数据等复杂的海量数据,以图表、图形或趋势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并对能耗指标进行考评,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王英俊:“擦”亮雄安蓝绿底色

3月25日晚10时许,坐落在白洋淀旅游路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二楼化验室,灯火通明,桌面上放置着一个塑料箱、一副眼镜和一台电脑。王英俊正在使用“5G+VR”仪器,对白洋淀水质进行“现场”测查。

作为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科负责人,王英俊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环保工作。年5月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挂牌成立后,他立即应聘并被遴选上岗。

“雄安新区一设立,我就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