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永和居白洋淀饮食风情之三
永和居是白洋淀地区的餐饮老店了,到如今已历三代。雄安新区成立不久,永和居第三代传人又打出了新永和居的招牌,与正在经营的永和居老店一起共同成为白洋淀餐饮界的生力军。
餐饮行业,一方面传统的烹饪技艺需要继承:另一方面,时代的口味变迁更需要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目前,白洋淀的一些老餐饮企业,虽然早已改头换面,看不见昔日的风采,但他们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技艺就象朝阳一样持续的升起。他们有的是家传之秘,有的是弟子徒孙之承,在独具特色白洋之味的熏陶和引领之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大环境的改变,一路走来尤觉弥足珍贵。
我记事的时候,爷爷没有向我提起过开饭店的事。后来爸爸和叔叔倒多次和我讲过,爷爷在抗战时期就在本村开了饭店,招牌就是永和居。我想在当时能起个如此文雅而又响亮的店铺名称,爷爷的饭店就不会太小,起码是在本地有一定的名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那个村子里开了一家饭店,老人们说曾经也是老店,和爷爷的永和居同在,可人们都不曾记得他家的店有什么名号。
爷爷的永和居自有其核心的技术,我辈虽都无福品见,可爸爸过年过节都要露上几手,做几个入谱的、平时吃不到的菜,这是其他一般家庭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正是这几个菜,让我辈逐渐对美食产生了兴趣,对餐饮行业产生了兴趣,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吧。爸爸小时候就一边上学一边在店里学徒,参加工作后又机缘巧合地从事过饭店的工作,在技术上得以和当地最顶尖的厨师合作,自是在家承中有所发扬。因此,永和居在我们祖辈三代人的心中,始终屹立着,象一座丰碑。
再次打出永和居招牌的是我的堂弟,从高中毕业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也始终是在自家村里。在自家村里开饭店谈不上生意兴隆,也不需要做广告和刻意的营销,你几斤几两老乡亲们都很清楚。饭菜做得好,价格公道,吃饭的不一定多,但相反的话是肯定没人去吃的,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更不用说靠它发财了,只要客人说一句好吃或临走时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我们就非常满足、可以糊口了。最为宝贵的是那些隔段时间就要来品尝一下的回头客,同是老乡们与我们共同守望着这份事业。可以说永和居饭店不是我们一家的,而是大家的,现在是这样,我想爷爷那时更是这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要说,一方水土出一方饮食特色。所谓特色,我想应该是相对于历代传承的美食而言,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这种特色与白洋淀及其物产紧密相连。永和居当然融合了地方风味,或者说依托白洋淀的非常优势,抓住了机遇,碰上了幸运,这种文化的传承和渗透是不可割裂和阻挡的。
又有圣人说: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永和居存于白洋淀的民风绿水怀抱之中,自有先导之源,又有后继之人;自有浓厚白洋淀的味道,这个味道是固有的,是人为调不出来的,是调味品不可简单替代的。
永和居还有一大幸运,更是前所未有。雄安新区的设立,这一千年大计是国家大事,永和居也随之成为国际一流城市的户口,得以走上城市化和国际化舞台,因此,我想把店取名——新永和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