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露珠起涟漪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即将
12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昝岗镇,只见一座椭圆状的银灰色建筑巍然屹立,这是将于年底投入使用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外侧,车辆穿梭,外部道路的铺设工作如火如荼。站房内,候车室座椅安装、墙面保护涂料粉刷、电梯设备调试等工作进展有序。车站的整体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
雄安站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7.2米,主体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从空中俯瞰雄安站,采用蓝色渐变色的椭圆形屋盖轮廓犹如清泉源头,似一瓣青莲上的露珠;平整的建筑屋顶在中部高架候车厅处向上抬起,边缘向内层层收进,如同微风荡漾时湖泊中泛起的层层涟漪。中铁十二局集团雄安站房项目部副总工程师何锦辉介绍,车站毗邻白洋淀,因此在设计时采取了荷叶露珠状的设计,寓意“清泉源头,风吹涟漪”,力求与雄安新区的水文化相契合。
据了解,雄安站是京雄城际铁路的终点站,也是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京雄城际铁路全长公里,起自北京西站,经北京大兴站、大兴机场站、固安东站、霸州北站,终至雄安站,设计时速公里/小时,全程约36分钟。其中,北京段(北京西站至大兴机场站)已于年9月开通运营。雄安站自年12月1日进场施工以来,在近万名建设者的顽强拼搏下,实现9个月完成正负零层结构、1年主体承轨层如期封顶,并于今年12月10日通过初步验收,即将在年底与剩余路段和其他车站共同投入使用。
从一层进站口进入车站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表面犹如镜子般的一根根清水混凝柱。雄安站是我国首座大规模运用清水混凝土柱的铁路站房。“它曲线优美,横竖都是弧度,观感自然清新,我们管它叫‘开花柱’。”何锦辉说,清水混凝柱在雄安站的大规模应用追求的是绿色、温馨、经济、艺术的综合效果。为此,技术团队进行了上百次试验,通过对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断探索,才有了雄安站如今的风采。
为了让候车乘客感受到自然光线,雄安站设计了一条宽15米的“光廊”。北京铁路局北京车务段雄安站党总支书记付强介绍,“光廊”依托雄安站屋顶拉开的缝隙而打造,将雄安站内部的东西两侧铁路车场天然分割,还增加了地面候车厅与高架候车厅的联系。作为上下贯通的采光通廊,将自然光线和景观引入室内,不仅改善了环境、丰富了室内空间效果,同时解决了采光、通风、消防排烟等技术要求。
除了内部的“光廊”,雄安站外侧屋面还建有光伏项目。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党工委副书记王星运介绍,雄安站的屋顶上铺设了4.2万平方米光伏建材,总装机容量6兆瓦,使其成为一座会发电的火车站,年均发电量可达到万千瓦时,可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雄安高铁站的公共设施带来清洁电力。据初步测算,光伏发电的引入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
在雄安站的地上三层结构中,一层和三层是候车大厅,中间层是高铁线路和站台。如何减少列车噪音对候车旅客的干扰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旅客的舒适度,雄安站使用了装配式可降噪吸声站台墙。这种墙板有一米高、两米多长,采用声学设计,上面有很多55毫米见方的孔眼,夹层为玻璃丝绵。据王星运介绍,雄安站首次采用了这种装配式站台吸音墙板,这种墙板能很好地起到降噪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列车通行时产生的噪声,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作为一条“智能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在建设中利用5g数据传输,大力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工作,同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高度融合。“雄安站也处处体现着‘智慧’因素。”付强介绍,雄安站内有着多套智慧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把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让数据与服务器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指挥平台。这个平台也叫智慧大脑,可以对全站个监控设备、块电表、48块水表,还有68部扶梯、42部直梯等进行作业全过程监控。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可以及时进行抢修和检修,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周铁征说,雄安站还秉承“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将使高铁站的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互联互通。
据了解,除京雄城际铁路外,雄安站在未来还会接入京雄商高铁、津雄城际、石雄城际和雄忻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将在京津冀“四纵三横”高速铁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光明日报》(年12月21日?01版)
栏目主编:顾万全张武
本文作者:光明网
文字编辑:卢晓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319.html